如果说凝聚仁爱志愿者的,是奉献所赋予的精神,那么诠释行动的,便是每日清晨奉出的那一碗碗似乎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粥了。冬日里的每一天,仁爱志愿者都从城市的四面八方不惧严寒酷暑聚集在一起。于他们而言,“爱心”足够可以缩短所有的距离和隔阂。不管天南海北,不管男女老少,每当奉上那碗粥,心与心就变得无比相通而温暖。
一和志愿者王叔叔在一起的人,总能切身感受到长辈对晚辈的关爱。每次奉粥,他的动作总是快而有序,做得多,说得少。但每每关键的时候他却又总是冲在前面。
记得有天因为路滑,他在心栈摔过一跤,但仍然每天坚持来奉粥。即便在他需要输液的日子里,我们也能每天看到他慈爱的笑容。偶然因缘,王叔叔的儿子王伟老师独立承担了他父亲奉粥的全流程。而这种无言的父爱不光温暖了王伟老师,也一样温暖了大家……
二 这天是朝外志愿者许文文马年第一次承担熬粥的工作,她把细心洗净的豆子和米耐心的放进烧好的热水中,程序并不复杂,可当问及她的感受时,她这样回答到:“是得到的感受,是收获的感受,是把豆子细心洗干净的感受,是耐心地一桶一桶加水一勺一勺分米的感受,是连咸菜都美味的感受,是吃到桂花元宵清香的感受,是武妈耐心教导的感受......感恩这次成长的机会,再接再厉。”
一席真挚朴实的话,却说的让人心头仿若吹起一股舒适而温和的暖风。
……
其实清晨奉粥的举动,也许算不得多么高大磅礴的壮举,但恰恰爱心就始于细微与坚持。感谢我们清晨奉粥的志愿者,是他们让“爱”温暖了每一个凌冽的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