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喝一杯爱心粥。”
“祝您一天好心情!”
当清晨的空气被这一声声的祝福填补上了温度,当七个城市出现了一群群身穿黄色坎肩、橙色围裙的可爱身影,仁爱志愿者们奉粥的善举渐渐被大家所熟知起来。
他们为何而来? 为何节假无休、风雨无阻地坚持着这份“奉粥”工作?是广告?是宣传?
免费为市民发放早餐粥,是由北京仁爱慈善基金会发起的“仁爱心栈”慈善项目。从2008年成立至今,北京市区已开设了七家心栈,分别位于北京西客站、清华科技园、朝外SOHO、亦庄商业区、通州大运河,深圳华强心栈,广州天河心栈。每天免费奉粥一千多杯,每年参与志愿者超过15000人次。这些志愿者当中,有的是私企老板,有的是餐厅经理,有的是企业高管,当然更多的还是附近愿意奉献爱心的居民。
“奉送爱心粥”项目简单易行,只要社会大众愿意都可参与进来,让人人可以慈善。人们在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更真实感受到慈善的价值和意义,这种“募人不募款”的项目特色,可以恢复大众对公益慈善的信心,从而让“善”的力量感染人们的心灵。
在今天,一杯粥,相信任何一个路人都可以买得起,但人们所缺失的,是一份关怀、一份信任、一份爱。
[志愿者分享]:奉粥≠发小广告!——有人不愿接受奉粥,是把奉粥的志愿者当成了散发小广告的人了。其实“粥”只是一个介质,通过小小的一杯爱心粥,我们传递的是一份份爱心,能够让喝粥的人们感受到温暖、友爱、和谐,消除了人与人直接的隔阂。
[志愿者分享]:奉粥≠卖粥!——当路人过来接过你手中的爱心粥,还对着你微笑时,激动和快乐的心情油然而生。当然,也有一位叔叔在接粥时,问了一句要不要钱,我愣了一下,但转念一想,其实这样问很正常,现在多少人对无偿的奉献心生怀疑,也生怕自己受到伤害而自我保护。
[志愿者分享]:奉粥≠ 施粥——我们是以一种感恩的心来做这个事情,所以现在我们叫我们奉粥的时候是有标准和要求的:首先双手捧杯,双手捧杯就形成一个心形,代表我们用感恩的心去奉粥;然后是面带微笑,因为微笑是获得好感的开始,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我们所有的志愿者都会以灿烂的微笑,迎接每一位路人;然后三十度鞠躬,三十度,刚刚好,不卑不亢,既培养了奉粥的志愿者们谦卑的心态,也不会让接受的人觉得受用不起;最后是送上祝福语,每天早晨会有成千上万的路人从我们面前经过,有的人可能已经吃过早餐,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接这杯粥,但是当他听到有人祝福他的时候,他会很高兴,一天都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心情,好的状态。
[志愿者分享]:接受也需要勇气——刚开始的时候有些人不愿接受这样的爱心行为。他们不信任,他们躲闪,因为他们不相信这世界上会有人愿意这样无私的为毫不相关的他人,为并不困难的他人提供帮助。所以即使他们婉言拒绝了,我们也会稍感欣慰,因为婉言的拒绝也算是好的开始。现在社会,接受比奉献更需要勇气,而我们奉粥的目的就是要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让大家更容易的去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这就是爱的传递力量。
正像小品中说的,人心倒了就扶不起来了。唯有志愿者们用每天的善行去消除彼此间的不信任感,用祝福和微笑去滋润心灵,用行动去传播爱,去唤醒人们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美好愿望。
真是这种爱的力量,渐渐地,仁爱心栈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志愿者分享]:我们遇到越来越多的好心人。早晨,我们的粥车刚刚到达奉粥点,就有一位大姐冲冲赶来,她说她昨天早晨坐公交车路过,看到了我们奉粥的情形,所以今天特地提前两站下车过来捐款,捐款完后就急冲冲的走掉了,这位大姐的姓名都没有留下。
[志愿者分享]:他们会在接受到志愿者奉粥时,微笑着说:“我已经吃过早饭了,把这杯粥送给更需要的人吧~”;
他们会在接收了粥后,感激着说:“谢谢,社会真的越来越好了,祝你们一天好心情~”; 他们会在了解到仁爱爱心粥的情况后,主动为 心栈送米送钱;
他们会在喝过爱心粥后,带着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加入到仁爱志愿者的行列!
他们是发自真心地献出自己的微笑、祝福和鼓励给我们,这些爱的力量一定能支持我们走的更高更远。
说起来,奉粥并不是一件随手就能完成的善举。不少志愿者在凌晨3、4就得起床开始准备,保证在早上6点左右就能开始奉粥。其实奉粥只是奉献爱心的一种形式,粥也只是传递爱的一个媒介。志愿者们完全可以上街派发纸巾或者现成的小食品,但他们特意选择了这样一种并不便利的方式,并不是因为这样他们能获得更多的回报,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努力,让大家真切感受到,还有这样的一群人,能真心实意的为别人做些什么,想些什么;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在这个世界上,爱还没有散。
心栈,就是心灵的驿站,是志愿者的家。大家聚在一起,其实这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这种心与心的交流与碰撞,会把彼此的心点燃,彼此去温暖,通过奉粥可以凝聚大家的爱心,也会让爱心更广泛的传播出去。
让爱,从奉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