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北京市民政局和市扶贫援合办联合召开北京市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和精准救助动员大会。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北京市将建立具有社会组织特点的帮扶体系和运行机制,广泛动员北京市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对口支援河北、内蒙古、西藏、新疆、青海、河南、湖北等7省(区)89个县级地区的脱贫攻坚和北京市困难群众精准救助。
同时,于7月19日正式开启北京市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和精准救助推介对接活动。
 


在北京市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和精准救助动员大会上,仁爱基金会此次作为北京地区唯一社会组织代表,由理事长王伟向相关省市领导及相关组织单位做了项目推荐发言
仁爱慈善推介的第一个项目是:仁爱新疆“民族一家亲”爱心行动计划。 
该计划每年投入100万元以上,在南疆地区开设若干爱心超市、启明书院,开展净水工程,预期惠及项目实施地10万名村民,旨在进一步助力精准扶贫,促进民族团结。
 


一是关于“爱心超市”建设情况。
自2015年开始,仁爱往南疆和田、喀什、阿克苏地区运送了大量物资,为驻村干部和当地村民建立融洽关系提供帮助。各地驻村干部纷纷给仁爱写感谢信,送锦旗,当地老百姓把亲自栽种的大枣邮寄到北京表示感谢。
二是关于“启明书院”建设情况。
除了物资帮助,南疆地区的国语教育、国学教育非常急迫,为此仁爱决定开设若干所启明书院,为当地学校提供维汉双语等国学经典书籍,组织当地老师、学生开展各种读书活动,第一批10所书院已经于2017年启动,后续将陆续开启更多书院。
仁爱还与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合作,利用暑期大学教师、宿舍、师资空闲,组织当地老师到北京参加为期3周的“深度贫困地区初中教师培训计划”,目前,第二期300多名老师正在北京参加集中培训。
三是关于净水工程。
在南疆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仁爱慈善发现巴楚地区饮用的地下水金属含量超标,严重影响了当地老百姓的健康。为此,启动了“饮用水改造工程”,第一批10台大型净水设备已经启用。后续会继续进行投入,帮助南疆巴楚地区改善饮用水条件。
仁爱慈善推介的第二个项目是:京津冀孤儿走访助学项目。
这个项目面向京津冀地区的孤儿,在为孤儿提供资金资助的同时,组织志愿者对孩子进行长期心灵关怀,推动孤儿与志愿者共同成长,带动捐赠人、志愿者参与京津冀联动发展。
项目资助对象是父母双亡或父母一方去世,另一方因再婚或重大疾病无法尽抚养义务的在校学生及偏远地区贫困学生。
助学项目已经开展了11年,救助区域已经覆盖全国40个市县,但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地区的24个市县,包括保定12个县区(市区、安国、定兴、高阳、涞水、蠡县、清苑、曲阳、顺平、望都、雄县、易县)、张家口4个县区(涿鹿、康保、崇礼、张北)、承德2个县区(滦平、平泉)、衡水枣强、廊坊、沧州、石家庄、天津、北京密云。截至目前,累计资助学生6000多人,参与的志愿者近7000多人,发放助学款1200余万元。助学活动基本都是跟当地妇联、教育部门、民政部门合作,由其推荐受助学生名单,仁爱组织志愿者进行考核、走访、发放助学款,提供心灵关怀服务。
下一步,仁爱孤儿走访助学将持续进行,并进一步聚焦京津冀地区,未来争取每年在京津冀地区资助孤儿1000名以上,助学款发放150万元以上。


民政部、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扶贫援合办、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北京市农委,北京市对口支援省(区)民政部门、扶贫部门、对口支援地区代表,北京市各区民政局、区发改委(外联办)相关领导,260家市级社会组织代表、市行业协会商会综合党委下属34个联合党委负责人等500余人参加会议。
 
北京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万钧作全市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和精准救助动员讲话。他提出,各级各类社会组织要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要求,深刻认识参与脱贫攻坚和精准救助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聚焦脱贫攻坚和精准救助主要任务,建立具有社会组织特点的帮扶体系和运行机制;切实落实脱贫攻坚和精准救助工作要求,确保帮扶行动取得实效。
 
李万钧谈到,“社会组织擅长于作个性需求分析,能有针对性地提供专业帮助,并给予持续的社会资源支持。这次帮扶行动所形成的实践和探索成果,对形成精准化、长效化、可持续精准帮扶体系有着重要意义,也必将为今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提供经验和借鉴。”
 


北京市民政局与10家支持型社会组织签订授权委托协议
 
会上,北京市民政局与对口支援省(区)民政部门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与10家支持型社会组织签订授权委托书,赋予他们联络协调、咨询服务、协同管理、事务工作四项职能。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北京市扶贫援合办领导向支持型社会组织授旗。
 
北京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北京慈善协会、北京仁爱慈善基金会、中关村华移动医疗技术创新研究院、北京市丰台区启航无忧职业培训学校等5家社会组织代表进行帮扶项目推介,40家社会组织与受援方代表当场签订帮扶项目意向,项目河北省张家口市代表受援地区发言。
 
当天下午还举行了现场推介专题活动。内蒙古赤峰市、青海玉树州、新疆和田市进行了现场推介,发布需求信息、解读优惠政策、明确联络方式方法。北京市有机农业产业联盟等6家社会组织推介帮扶项目。北京市社会团体管理办公室宣讲社会组织参与困难群众精准救助行动方案,北京市密云区青春榜样残疾人社会工作事务所作困难群众精准救助重点需求情况推介。
 

北京市民政局与对口支援三省区民政部门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为持续深度动员,大会专门组织了推介对接活动,分别设置对口支援协作省(区)展示区和北京市各区精准救助展示区,全面展示脱贫攻坚情况和救助帮扶需求,给北京市社会组织和对口支援地区搭建一个集中展示、推介、对接的平台。推介对接活动期间,广大社会组织及其会员单位将在现场进一步了解受援地区需求,面对面与受援地区进行项目洽谈,实现有效对接,增强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和精准救助的实效。
 
为了配合北京市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和精准救助活动,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参加了本次会议,并且与河北保定市妇联签署了《北京市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和精准救助行动项目合作意向书》。

《意向书》中签订:从2018年7月18日起到2019年7月18日,在保定12个县区(市区、安国、定兴、高阳、涞水、蠡县、清苑、曲阳、顺平、望都、雄县、易县),投入114万元,对630名孤儿、类孤儿学生进行资助。

“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是一次标志性的历史性的重大行动,是‘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共建共享’社会治理体制的生动实践。”北京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万钧说。

李万钧在致辞中表示,目前,北京市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有近13000家,其中市级社会组织有4000多家,社会组织已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为深入推进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和精准救助工作,北京市民政局与市扶贫援合办联合出台了《关于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和精准救助的指导意见》,对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和精准救助的区域对象、重要领域、工作机制、扶持政策、重点工作等内容进行了安排,初步建立具有首都特色和社会组织特点的帮扶体系和运行机制。

一是以多种方式组织实施对口支援。这次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主要区域是北京对口支援的河北、内蒙古、西藏、新疆、青海、河南、湖北等7省区的89个县级地区,帮扶内容主要聚焦在八大领域,即参与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教育帮扶、健康帮扶、志愿帮扶、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环境治理和其他帮扶。参与北京市精准救助的主要任务是以“托起因病致贫家,携手小康益起来”为主题,以占比最高的因病致贫家庭为主要对象,以“解决吃不起药、看不起病和看病难”为核心,以“助、帮、减”为主要内容,以“一对一结对子、持续帮到底”为特点,凝聚社会力量,形成精准帮扶运行体制。

二是重新组织开展资源动员。各社会组织将参与脱贫攻坚作为今年的重大事项,提交理事会讨论,在重新组织动员资源,选定帮扶项目,组建帮扶项目小组,安排帮扶活动计划等方面形成决议。动员资源有限的社会组织,可以把有限资金和物资交给相应基金会或支持性组织代为落实。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和联合党委的作用,分别在其管理体系内进行深度动员,聚集更多更大的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和精准救助。

三是建立具有社会组织特点的精准帮扶模式。在具体的帮扶方法上,社会组织可以针对帮扶地区和困难群众个性化需求开展个案帮扶,因人因户因地因贫困原因施策,实现帮扶的精准化;开展协同帮扶,积极协助配合政府部门、社会单位的扶贫项目,把区域帮扶、领域帮扶与社会组织帮扶融合起来,收到最好的整体帮扶效果;开展可持续帮扶,不断动员内部资源按需而动,长期坚持。在开展帮扶的同时,积极培育当地社会组织,建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实现帮扶的长效化。

 

四是构建社会化运行机制。在政府的主导下,利用社会组织的力量建立协同协作制度、搭建合作平台、畅通对接渠道,实现长效管理的工作机制。这次10家支持型社会组织在政府的授权委托下,承担全市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和精准救助行动的联络协调、咨询服务、协同管理、事务工作,形成“一个中心、多个节点”的社会化运行机制。建立社会组织脱贫攻坚活动与政府行政体系有效对接,协调推进,协同发展的社会化工作体系。
 


当前,北京市对口支援、帮扶协作任务涉及全国7省(区)89个县级地区,贫困人口超过190万人。同时,北京市还有234个低收入村和12万低收入困难群众需要给予精准救助。李万钧表示,此次活动为北京市社会组织和对口支援地区搭建展示、推介、对接的平台,将为脱贫攻坚再注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