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慈善,人人享有慈善,仁爱触手可及
我第一次参加仁爱救援队任务是浴佛节法会护持,是教官邱老师带我走进仁爱救援队的,从开始坚持到结束。这次端午节法会,在总召集王红老师的开场讲话中,队员们各自带着责任和任务开始了仁爱救援之旅,虽然这里的阵地比不上战场的严峻,但我们责任也很重大。接下来三天的承担,给我留下了N多个感动的人、事和瞬间。
第一天的主要任务是护持朝山。教官邱兆国老师负责带队,他60多岁了,但是从他脸上看不出岁月的沧桑,军人出身的他,性格风趣,作风严谨。队伍出发前,他对每名队员的仪表仪容,包括队列行进都做了严格的培训,让队员都熟知自己的岗位职责,责任细致到点滴。真实的让我感受到了仁爱救援的仁爱与威仪并存,也让我意识到维护现场秩序和护持朝山僧众安全的重大责任,一种从未有过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当天结行时队员们都按照区域分享各自的感受。当时我看到,每个区都有自己的仁爱救援行动组,每个区行动组都在分享着不同的感受,每个人都那么喜悦,像一家人在一起,沉浸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但我们门头沟区域还没有仁爱救援行动组,于是我跟邱教官说:“门头沟怎么没有自己的救援组?”邱老师说:“你可以发心来组建呀!想快速成长,你就要勇猛发心承担。”就这一句话促使我有了今天的动力和成长,我真的开始发心了,我跟教官谈了我的想法“建立一支我们门头沟的仁爱救援行动组”。
农历五月的山区预报有阴天雷雨,天很闷热。
上岗没多久就感觉衣服都湿了,但是没有人因热而退缩,每个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上午我被安排在小白象附近护持。
下午我担任安检二组组长。说实话,作为新人上来就让我带队,心中不免有些紧张,心里没底啊。小组资格老的队员,像李立新老师、孙鹤萁老师也被安排在我们组,这让我顿时感到有压力。在红莲爱心栈编织坊,她们二位是我的老师,倍受众人尊敬,在这里却要我带领,我很惶恐。从跟李老师的沟通和她目光中透露出肯定支持的眼神,让我踏实了许多。她告诉我同样一句话:要想成长,就要勇于承担。
当天天气非常热,但是按规定每个安检组必须有两位穿防爆背心的队员站岗,李立新老师毫不犹疑,拿起那个厚厚的背心穿在身上,为了任务他们任劳任怨。
年轻帅气的队员杨时祥老师,一副眼镜挂在鼻梁上,略显斯文与内敛,几次他都会温和的提醒我应该怎样做更好。虽然年龄比我小很多,却让我感受到了他身上的沉稳,小杨的协助也让我多了份踏实。
高大威猛的陆文华老师,光头尤显威严。由于身材略胖些,这个天气里,相当受罪。本身就是爱出汗的人再加上没有戴帽子,整个后脑勺完全暴在酷热中,后脖梗子和脑勺一片痱红,衣服湿透了,但是我们的老陆大哥身穿防爆背心,而且那么淡定,从他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的痛苦。仁爱的“爱”字在他身上得到了真实的体现。他还细心地考虑到大同的两位老队员,跟我提出要勤给她俩换岗(两位老大姐是从山西大同坐硬座来的,都六十多岁了,她们被安排在了北门处),尽可能不让她们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这周到的考虑让我很惭愧又很感动。
换岗交接后大家在大本营休息,总召集王红和其他几位队长、教官牺牲休息时间一直在协商部署安排突发应急事项,整个队伍及流程有条不紊的进行。
第二天山鹰老师认真严谨的态度和风格,严肃严格的军人做派也深深打动着我,只要他一出马带队,就是一道蓝色的风景线,让人惊叹不已。只要一走路,就看见那齐刷刷的步伐。
三天下来,最让我感动的是总召集王红老师。刚从美国回来,时差还没倒过来,就投入到“战斗中”。一个女人扛起这么大一面旗帜,哪一个细节想不到都不行,人员到位、岗位安立、物资准备、队服领用、住宿挂单、用斋、医疗、通联……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真是佩服加羡慕她。最后一天焰口护持时,有信众出现了中暑症状,又是救援队第一时间发现并给予了及时的帮助。
后记:
本次端午节祈福法会护持任务的总召集王红老师在结行时分享了一个细节:极为重视家庭的她,每年的节日都会陪伴在父母身边,而今年的父亲节因为自己有承担不能陪老父亲。让她没想到的是,父亲节那天,八十多岁的父母在她姐姐的陪同下,全家人一起上山到龙泉寺看她。老父亲还笑的说:“你在这里做总召集,我们天天为你着急。”说到这里,一向很坚强的王红老师忍不住潸然泪下。
文字:李学敏
图片:仁爱救援队文宣组
编辑:老愚
校对:千里芳草
美编:法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