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兰、李仙梅、张爱花是6月4日从山西大同出发的,因为没有买到卧铺票,只能“扛硬板”熬一夜来到北京。作为仁爱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为“仁爱”)救援队的一员,她们三个“老大姐”是来护持“第三届佛教慈善机构秘书长研修营”(以下简称为“研修营”)的。四天后,“研修营”于8日结束,她们坐当晚11点火车赶回家。

6月5日至8日,北京,凤凰岭,龙泉寺。


全国51家基金会及机构一百名代表云集在一起,佛教基金会界盛会——“第三届佛教慈善机构秘书长研修营”开营——业内人士聚在一起,共商佛教基金会的当下和未来。


而穿着天蓝色背心的仁爱志愿者们,在这个燥热的日子里,用爱带给参会者一股沁人心脾的清凉。

在北京机场,在北京站,在北京西客站,在北京南站,近一百名学员在不同时间从大江南北赶来。学员一出站便能看到“仁爱蓝”和接站的牌子,车辆组的义工老师,是学员第一个接触的仁爱人。


车辆组的义工非常辛苦,最早到的学员是早上八点钟到站,北京堵车,所以义工们便要提前两三个小时出发。有的学员是晚上到站,车辆组的义工们接回学员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连晚饭都来不及吃。他们都会提前十多分钟到达车站等待学员,为了让学员一出站便看见自己,义工们都会顶着烈日站在门前最显眼的位置。义工们往返于龙泉寺与北京的各个火车站、机场之间,每个车站和机场都可以看到到“仁爱蓝”的影子。车辆组的义工们每一天都要跑十几个来回,一天下来,扶着方向盘的胳膊疼的抬不起来了,有的义工开玩笑说连方向都不会分了。


这次“研修营”车辆组一共有26位老师承担,共接送49次。陈海斌承担6次以上,最多一天跑过3次;刘磊老师承担过4次。陆文华老师承担过3次,6号晚上接飞机,早上又送站,晚上只在车里将就睡了两个多小时。

这次“研修营”除了早斋外,午斋和晚斋(药石)都是在山下台头村的衣加衣小院里做好,然后运到山上的。

每一天早上八点,小院里便热火朝天的活动起来,洗菜切菜,再到炒菜,十个人需要做出二百人份的饭菜,劳动量可想而知。在将近四十度的高温之中,厨房就像是一个大蒸笼,一件又一件仁爱蓝不知道被浸透了多少次,同时也暖了每一个人的心。


餐食做好后义工们要开车从小院送上山,这来回要半个小时的路程,义工们每天最少要跑三趟。为了让学员们能够按时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每天中午十一点,晚上五点准时装车,看着学员们吃上饭才松了一口气。

山上的义工们会提前五分钟便在门口准备接餐,盛菜饭的铁桶和装包子的笼屉,都很重,但是在义工之中仿佛是模糊了性别,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去抬饭菜,不嫌重也不怕烫。当学员排班准备就餐时,我们的义工都会在门口迎接,并且在队伍两侧护持着学员的威仪。所有义工都是在学员全部打完餐之后才排班打餐,吃不到热乎的饭菜是很正常的事情,偶尔甚至会忙到忘记吃饭。

衣加衣小院里的义工们,是等待山上所有人用餐完毕后才能用餐,剩了什么就吃些什么。


辅导员们为了更好的照顾学员和学员们一同上课、同吃同住。在开营前半个月反复确认学员信息,领取安排学员物资,课程期间怕大家因为炎热脱水,常常为大家添水,一些学员想随众做早课,辅导员也会陪同一起,三点半就起床去做早课,可以说无微不至。每天晨起当学员们离开寮房时,辅导员会做最后的安全和卫生的检查;夜晚,送回学员后,还要回到新斋堂去做结行,制定第二天的计划。最早起的是他们,最晚睡的也是他们。


在研修营的最后一天,天空是好看的绯红色,“研修营”组织者安排学员到北京六家心栈体验奉粥。

为了迎接学员,心栈的义工们早早的便等候在那里,清晨不到三点钟便开始熬粥,除了准备奉粥需要的材料,也为学员准备了非常丰富早餐。每一位义工到达奉粥点都会给彼此一个爱的拥抱或者是问一句“早上好”,彼此之间是无法隐藏的浓浓情谊。

文宣组邹老师是专业的摄像剪辑“高手”,为了“研修营”在结行的时候大家能看到记录活动过程的“结行片”,他一夜没睡。第二天睡了两个多小时,又开始工作。一部短短的结行片就这样展示在大家面前,每一位学员都赞叹不已。

从6月6日到8日为期三天的“第三届佛教慈善机构秘书长研修营”由凤凰网佛教频道、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浙江安福利生慈善基金会、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联合主办、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承办。


“研修营”圆满的结束了。中国佛教基金会又一次踏上新的征程,仁爱志愿者们也开始了新的一天,有爱的一天。

 

文:刘赫男

编辑:老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