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7 文:沈阳心栈 仁爱慈善

  仁爱慈善,人人享有慈善,仁爱触手可及


辽河畔,沈阳,夜间下雪了,踏进沉沉的雾霭中,未融的薄雪尚在角落里盈盈闪亮。
早起的人儿有福了,可以瞥见一场低调小雪的来临,看到它曾来过的足迹。
雪后的空气拔凉,粥车转了一圈,在公交站旁还没营业的饭店前停了下来,粥桶被饭店的旋转门“请”了进去,粥车被几只纤细的手腕拉拽回老地方。
好心的饭店老板提供了一个盛粥的角落给我们,所以打粥侠们和盖粥盖儿的老师们在打粥及盖粥盖儿的时候就不那么遭罪了,粥温度也不至失散太快。

很多的路人会面无表情地路过。也许,在这物质并不匮乏的年代,对于那些看穿了各种改头换面的商业作秀,习惯了种种光怪陆离事件的八零、九零或零零后的年轻人们来说,面对陌生的“小恩小惠”,都会条件反射式的“敬而远之”。
他们那一双双打电脑游戏飞驰的手、在手机屏幕上滑行的手、在写字楼按电梯键的手、拆快递的手……却未必能找到一个理由去接一杯难以“被分析的不明物体”。

以往, 人们习惯在避免麻烦或尴尬的时候就采取冷漠的保护措施,那么现在的奉粥活动却在潜移默化中有了多元化的内涵及形态。
用一杯粥的善行慢慢温暖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可以体会到这份温暖,同时也能让他们接纳、认可我们的善行,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温暖这座大沈阳城乃至世界各地!

美编: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