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次走访的接龙信息,点开报名人数,已报名34人,还剩一个名额。打开里面的链接,第一张照片就是和一位老人一起看手机,他手指着屏幕,开心的不得了……我记得是郑修老师告诉他跟他照过相,帮他从手机里找到了他以前的照片,指给他看,他也和我们一样用手指着,嘴里呢喃:“我……我……我”。我就在他们旁边,那张照片我们三个人都是那么自然真诚,笑得无二无别。
这张照片勾起了半年前第一次走访的回忆,一下子荷尔蒙充斥着我的血液,半年过去了,这个寒冷的冬天,我的父亲母亲们,你们还好吗……想着当下,手指点着右下方:我要报名。终于最后一个名额到手,我心放下了一半。
三天后我终于来到了涞水县九龙镇,一样的山一样的路,却是不一样的心情。今天能看到之前的老人吗?他们过得好吗……这种牵挂犹如对自己的父母一般,没有分别,就想快点回到他们身边,归心似箭。
到了集合地点,看到熟悉的老师家人们,一种亲切感扑面而来,我对迎春老师说,我来孝德就是跟各位真正从事过教学的老师们学习的,学习孝德与传统文化,学习老师们温婉调柔的话语,学习志愿者内敛沉淀的性格,那是知识累积下来的独有气质,那是芳华退却后的朴实无华。你们的内心彰显着一种大爱,你们的教授传递着无言的力量。
所以我来了,无论东西南北,距离远近,亲近团队,亲近善知识就是收获。第一次的跌宕油然而生。
拿到了走访名单,没有看到之前走访老人的信息,这次走访地点有点远,三位老人也是有所不同。但是他们的笑容都是一样的,对我们的到来亲切热情,欢迎有加。感到欣慰的是,在政府政策的引领下,在仁爱团队持续的关怀下,老人们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有的看上了电视,有的安上了暖气,他们非常开心,脸上总是挂着无邪的笑容。
有一位老人支支吾吾跟我们说,他胳膊疼,原来是他肌肉萎缩,那样子就像小孩子跟妈妈撒娇一样可爱。我们要走了,他掏出一根烟,自己点上了,我们劝他少抽烟,他乖乖的“嗯嗯,嘴里还说着这烟不好抽”……
就是这些可爱的老人们,让我们心疼, 让我们惦记,时而欢喜时而忧。他们或者有残疾或者身体不好劳动能力弱,一辈子孤寡,全依靠着兄弟姊妹们照顾着,伺候着,这一忙乎就是几十年如一日。兄弟们的孩子成家了,对大伯们都特别孝顺,走访的第一位老人没在家,他侄女带着大伯去买新衣服了顺便买点药,因为他感冒了。第二位老人的侄子结婚收拾的新房,让大伯过来看电视,给他做饭,不让他干活,因为他胳膊不好。一点一滴透着浓浓的爱,血浓于水,亲情伟大啊。
我们总是习惯于看到他们的贫困而感到难过甚至有时候无能为力。我不想说他们有多苦,一辈子在大山里一辈子没有体会过新鲜和刺激的生活,但是他们知足感恩,他们淳朴自在。他们只是吃的差一点,穿的差一点,那又有什么关系,他们不孤独,因为他们知道在不远的北京有着一群穿黄马甲的人经常来看望,有暖心的红围脖,有鲜艳的康乃馨,有平安吉祥的金刚结,睹物思人,看到这些,他们会开心,会由衷的欢喜,他们的精神世界温暖富足。所以,老人们才是灵魂的使者,他们才真正给我们上了一堂爱的教育课。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孝德是什么?是陪伴,是聆听,是握着他们的手,帮他们揉揉肩,捶捶背。一双历经沧桑的手,斑驳的灰尘纳入指甲缝,多想多一点时间,帮他们剪一剪指甲,洗一洗手臂,涂抹一点凡士林,让这双大手温暖柔软,依旧扛得起岁月的磨砺。多想陪他们一起过个春节,给他们包饺子,陪他们看春晚。我们能做的有限,但是爱的延续无限。
把这份爱带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做一点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告诉爸爸妈妈:“这些年你们辛苦啦,坐下歇歇吧。”帮他们捶捶背揉揉肩,给他们洗洗脚梳梳头,舒舒服服陪他们看电视,唠唠嗑……
厚宏老师告诉我,那个链接里看照片的老人,第一次去的时候,他拿着绳子要上吊,第二次看他,他和我们一起去吃饭(上次),这一次听说他已经去了敬老院,特别欢喜。我想这是爱的力量吧,是这群人,这样一个公益组织,一个叫志愿者的团队创造了奇迹。
未来,还有更多的你我他,会带着更多感动而温暖的故事实践着善行,传递着爱心接力棒,爱无止期,期待下一次的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