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为起点,关怀为重点”是仁爱助学的理念,“在活动中使志愿者获得心灵的成长,使受助学生获得心灵上的提升”一直是仁爱助学孜孜追求的目标。
承担社会责任,助力图片建设
十八大以来,国家把脱贫攻坚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工作,到2020年,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中国人民共同迈入小康社会,而教育扶贫是重中之重。
一直以来,北京仁爱慈善基金会作为社会组织,与政府配合,形成功能互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积极行使慈善公益工作中,积极的为贫困农村脱贫贡献力量。 “仁爱助学”所到之处均是贫困山区,志愿者所深入的单亲家庭多数为贫困家庭,根据我们多年的跟踪走访,通过对所到家庭的深入、细致了解,在提供助学帮助的同时,还为这些家庭提供多方式、力所能及的帮助,助力国家的2020年脱贫目标。
初期效果显著,硕果累累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仁爱助学”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并有很多让人感动的故事:
故事1:2016年年底,曲阳助学团队的第三组走访了一家贫困家庭,此对象不在救助之列,缘起是第三组组长贾建茹在之前的助学活动中,遇见这个家庭的孩子,当时他没衣服穿。之后,贾组长一直心系这个孩子,这次再次来到曲阳,贾组长自备粮油米面、衣物、洗衣粉等物资,另一个组员肖玉芳还给孩子带了俄罗斯巧克力。
故事2:雄县受助孩子晶晶(化名)的妈妈身患脑瘫,从没有下过地,没有出过门,爸爸也因劳累过度得了脑溢血,造成半身不遂。
雄县助学小组的李立新老师,在得知有人捐献一辆轮椅后,立即认领下来,和董德宝老师开车,一起将轮椅送到了晶晶家里。
看到轮椅的晶晶,迫不及待地对妈妈说:“妈,我抱您出去走走吧!”一下子就把她妈抱了起来,放到轮椅上。当妈妈坐在轮椅上,母女俩人是那么地开心笑着,伸出两个手指头对着我们做出胜利的姿势,“耶”!母女俩的高兴劲儿没法用语言来表达,和以前他们完全判若两人!
故事3:小欣(化名)是曲阳20组联系的受助家庭,小欣的爸爸3年前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资料上记载的是失踪。小欣妈妈智力有障碍,一个弟弟也不幸遗传妈妈的疾病。小欣和弟弟、妈妈、爷爷奶奶生活在一个40多年土胚房里,漏风漏雨、阴暗狭小。
2016年7月,“仁爱助学”看到他们家里的困难,回京后查阅了国家相关农村低保的政策,写信告诉小欣如何申请低保,我们通过郝红云、张厚宏老师联系当地的妇联给予帮助。经过他们家的书面申请,地方政府解决了家里的低保问题。更值得我们骄傲和开心的是,通过我们了解到的线索和努力,还最终帮小欣寻找到了失踪多年的父亲。
授人以鱼,更难的是授人以渔
在助学工作中,很多贫困家庭的情况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所做的很多工作也超出了助学的范围,但也从中体现出助学之行更深层的价值——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
送钱、送物可解一时之需;持续、跟进,是助学活动最大难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脱贫的角度思虑,我们能为这些家庭做些什么?
“仁爱助学”工作是国家脱贫举措的其中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们根据实地走访和实际工作经验,对于对于脱贫工作的“清单”也有一套自己的评定程序:“先看房、次看粮、三看学生郎、四看技能强不强、五看有没有残疾重病躺在床”。
国家对脱贫已有利好政策,“仁爱助学”活动也应该将对助学工作理解提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助力国家脱贫的重大举措,积极结合国家大政方针,为贫困家庭的脱贫贡献我们的力量。
如果你有更多的关于如何开展和实施仁爱助学,有效发挥我们的补位功能的建议和意见,欢迎留言给我们。
文编/曲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