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仁爱结缘
慈善、志愿者这两个字眼儿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仅仅因为如今的新闻报道时有提及,而自己却从未亲身经历或参与过。看见宁爱梅老师的朋友圈里,仁爱慈善基金会在招募志愿者,于是带着老公和孩子参加了志愿者的培训。想要成为志愿者的初衷只是为了给自己的人生一次别样的体验,给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一个受教育的机会。带着这样的初衷,我们一家人商量之后,最终决定参加3月25日仁爱基金会组织的平泉助学活动,到河北平泉县给孤儿和类孤儿家庭送物资,送温暖。“送物资”我认为非常容易做到,但是“送温暖”,在如今这个金钱至上的凉薄的社会里,我觉得谈何容易!尽管临行之前的一周,助学活动的倡导者和老志愿者们不时通过微信对我们新志愿者进行培训,但我依然怀疑自己完成不了这个看似容易的任务。
怀着这样的忐忑之心,3月25日微寒的清晨,我们一家人和70多个志愿者一起浩浩荡荡地从北京出发了。由于担心给孤儿家庭带来不好的感觉,我们和孩子被分到不同的组里。尽管同车的志愿者们都是从未见过面的,却由于一个共同的目标并不觉得陌生。在平泉,我所在的组需要走访两个孤儿家庭。都说幸福的人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
第一个家庭的小娟父母双亡,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身体不好,全家仅仅依靠低保生活。
第二个家庭的为民,由于唇腭裂一出生就被亲生父母抛弃,和收养他的爷爷奶奶一起住在狭小的房间里。奶奶家境并不殷实,却毫不犹豫地收养了这个残疾的孩子,并且把他培养成了一个乐观懂事的阳光大男孩。最打动我的是这个奶奶,我认为用伟大两个词都毫不为过。把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弃婴,抚养长大,并且还要在自己晚年的时候,在饭店打工,为他上大学攒钱。为自己的至亲付出是人之常情,但为陌生人付出自己的一生,试问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两个家庭物质上都是贫乏的,但是贫穷并没有磨灭他们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态度。干净简陋的农舍,开满鲜花的窗台,热情好客的爷爷奶奶,笑靥如花的孩子,和我想象中的贫穷简直是天壤之别。他们活得如此艰难,他们的眼神不该是或迷茫或哀怨吗?为何他们的笑容却如此灿烂!这一切让我深深的感到,贫穷不是羞耻,粗茶淡饭与锦衣玉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只要有爱,人们就会有笑容。原来“送温暖”也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遥不可及,只要怀着纯善,真心地去帮助别人,就一定能温暖别人的心灵。
纯善之心成就美好之旅
两天的平泉助学之行让我们一家收获颇多,留下了难忘美好的回忆。
平时我的生活单调而枯燥,总是用网络,电视来填补闲暇的时间。在这个纷繁忙碌的世界里,除了爱自己的家人,我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市侩,越来越“爱无能”。随之而来的就是越来越不容易快乐。但平泉的这两天,我却感到非常快乐。作为组里的文宣,我要及时报道走访的情况,拍摄精彩的瞬间,和别的志愿者一起分享走访心得。我发现我变得用心起来,而不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去平泉之前,因为自己文笔不好,我打算敷衍了事的完成这篇心得。但此时此刻,我却非常认真的写下这篇心得。因为我知道,只要付出的是真心,文笔不佳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下次参加助学活动,我也不会再把走访当成任务,当成形式,而是带着一颗纯善真心去关怀走访的家庭,那么“送温暖”也不再是一件难事。
在这两天里,我也结交了一帮真诚的人,常常得到大家爱的拥抱,爱的鼓励。还有我的“天使”,她的默默关心让我感动不已。
是啊,温暖了别人,其实也温暖了自己。
平泉助学一组文宣张雨 2017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