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5日,初到龙泉寺,在山上参加助学培训,总部的老师们还特意安排了一次走访,3月18日早上五点多东门集合,到市区和老师们会合分车,领取物资,七点四十统一出发前往密云县,太行山和燕山的春色愈显浓烈,为助学平添了欢喜心。
这是我第二次走访,距离第一次走访已经快四个月了,这次是和来自全国各地优秀的家人一起,从集合地到密云,一个小时车程!我和总部的段老师、陈老师、倪老师、平艳老师,我们五个人一组,共看望了三个孩子,年龄差不多大,都在上小学,都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不相同,但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且对穿黄马甲的人非常友好。没有觉得我们是在做慈善,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而是在人生道路上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遇到了亲人,让我越发觉得这世上的初次相遇定是轮回中久别的重逢。
第一个看望的孩子是苗苗,家里的条件和苗苗的自身情况都比我想象中的好,学习成绩优异,喜欢打羽毛球和跳舞,家里客厅的最高处摆着她用彩纸折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给家里增添了温暖。奶奶一直和我们唠家常,很健谈,说9月份苗苗上初中后,他们会在学校附近租楼房,9月份再回来就要去新家找他们了,并且把提前写好的新家地址递到段老师的手上。段老师鼓励苗苗要好好准备小升初的考试,多帮助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并且说等到苗苗放假了,他们一起去爬山看长城。段老师的良苦用心,真情陪伴,值得我们每一位仁爱大朋友学习。
晨晨家是三个孩子中经济条件最差的,在大山里,爷爷奶奶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所以显的很苍老,平常靠养羊,卖苹果和梨来维持生活。晨晨让我们坐在她睡觉的房间和她聊天,一张她自己的床,一张爷爷奶奶的土炕,桌子上摆着她自己组装的小城堡。腼腆的脸上总是露出一张笑脸,可我却不知道怎样走进她的心里和她对话,那一刻,除了给她鼓励,希望她多一点快乐,我们什么都做不到。等我们走了的时候,院子和院子里的人又回归到自己平静的生活,愿晨晨和爷爷奶奶平安,快乐。
走访中让我既喜欢又心疼的是冉冉。段老师分享说,两年前,第一次到冉冉家的时候,爷爷问他们要工作证;两年后的今天,爷爷一看到我们就说我们都是好人,祝我们好人一生平安,灿烂的笑脸在那布满岁月痕迹的脸上;奶奶说虽不知道开什么样的车子,但找穿黄马甲的就对了。冉冉是三个孩子里最小最活泼且说话干净利落、充满智慧的小孩,一个漂亮的马尾,叫的一声姐姐,自然大方,特别招人心疼,院子的窗台上,放着她自己折的天蓝色的风车,我把它拿起来在温暖的阳光下高高举起,像她的心灵一样,纯净透明。冉冉家客厅唯一一张照片,是和穿黄马甲的段老师的全家福。看到段老师抱着冉冉坐在他的腿上问她说宝贝儿,有没有听爷爷奶奶的话,有没有不乖的时候,心里大大地为段老师点赞,为我们的黄马甲点赞,为我们的助学团队点赞,感恩您的坚持陪伴和关怀,让我看到了这样爱意满满的画面,感恩您的善行,让世界又多了一份爱。
回来后我一直在想冉冉,想那些我们曾经帮助过的孩子,不知道他们是否开心,在心底感恩孩子,感恩孩子成就了我们的善行,感恩孩子成全了我们自己,感恩孩子让我们越来越懂得感恩、珍惜。孩子们的心灵纯净的就像雨后的一朵白莲,他们看到黄马甲时的神态就像看到许久未见的亲人。其实,每次的走访,一家最多待一个小时,让一个个小院从安静到热闹再回归安静,无论是志愿者还是孩子,内心都会有波动。人的感觉都是相对应的,你在想一个人的时候,你想的那个人也在想你,我们都是心灵的孤儿,谁都怕心里孤单,更何况是缺少父母疼爱的孩子。段老师说我们每一次的走访,对孩子来说都是美好的事情,但是我们给的美好不要太匆忙,不要很快就离开,多和孩子真诚的沟通交流,尽可能多一些陪伴和关怀,真正的做到心灵陪伴,因为最能打动人心的永远是真感情,只要我们坚持的走下去,一定会让这一份份的关爱愈久弥香。
祈求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愿我们的大朋友在仁爱的道路上关照自己的内心,不忘初心,做我们能做的,坚定不移,一路同行,为他人送去爱和温暖,祈求每一个人天黑有灯,下雨有伞,被岁月温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