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5日早上7点30分。在江西省儿童医院五楼神经内科楼层电梯旁,出现了一群仁爱慈善志愿者的身影。其中,一位小志愿者尤其引人注目,他正在大人的搀扶下,颤巍而又欢快地做着仁爱慈善手语操。
这是一次特殊的奉粥,缘于一位叫志杰的小朋友。
志杰今年12岁,读五年级,成绩优异,十分好学。然而这个孩子却很不幸,父亲去年结肠癌去世,母亲又身患癫痫,需要长期服药。志杰一直跟年迈的爷爷奶奶住一起,而奶奶不久前摔到了手臂,还在康复中。
本已十分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今年二月初,志杰被诊断出得了格林巴利综合症。得了这种病的孩子,常表现为手脚乏力、麻木,四肢活动障碍,不能站稳,喝水时口角流涎,嘴角歪斜哭笑时面无表情,不及时治疗,就有造成瘫痪的可能。
3月3日,仁爱慈善千家爱接到了来自江西省儿童医院的求助电话。希望仁爱慈善能救助这位可怜的类孤儿。
志愿者们见到志杰时,他正无力地躺在病床上,很失落地看着窗外,医院旁边正好是一所中学,他更伤心了。好学的志杰很担心因为治疗,而耽误了学习。
仁爱慈善千家爱除了支付孩子的医疗费用,志愿者们还经常来看望他给他关爱。
蒋宇雯是参与此次救助的仁爱志愿者之一,她不仅参与仁爱千家爱公益项目,还参加奉送爱心粥,生命关怀等仁爱慈善下的诸多公益项目。
蒋宇雯看到志杰一直躺病床上,很孤单无聊,便送了他一本书《爱让我们更有力量》,这本书讲述仁爱慈善志愿者奉送爱心粥的故事,还告诉他,书中写到一位高玉莲奶奶的故事,这位高奶奶也会来看望他。
陪护志杰的叔叔告诉蒋宇雯,志杰非常喜欢看《爱让我们更有力量》这本书,志愿者们又给他播放了奉送爱心粥的视频,志杰看的很出神,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蒋宇雯有意请他来体验奉送爱心粥,然而考虑到天气原因和孩子的身体条件,让孩子去街上奉粥不大现实,这个想法放弃了。
但是,让孩子体验奉送爱心粥的这个念头并没有放弃,志愿者们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医院奉粥!
志愿者们开始同医生,医院团委进行沟通,告诉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和意义。团委最终被打动了,同意的条件是早上8点前结束,人不能太多。
于是便出现了开头仁爱志愿者在儿童医院里奉粥的一幕。
虽然作出了来医院奉粥的决定,但蒋宇雯还是挺紧张的,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情况。然而,当仁爱手语操音乐响起时,在叔叔的帮助下,志杰快乐地随着音乐摇摆起来,努力将手语操做到位,念奉粥理念的时候,也很是专注。
一位小朋友一直在一旁观看,在妈妈的鼓励下,终于在念理念的环节加入了志愿者行列。
3月15日,志杰的治疗告一段落,要出院回家作康复训练。志愿者送他们去回家的车站,路上蒋宇雯问他,今天跳仁爱手语舞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啊?志杰就回答三个字:“很快乐”;然后又问他:“接粥的时候是什么感觉?”他又回答三个字:“很温暖。”
列车就要启动了,志杰将带着仁爱志愿者们的爱与祝福回家。两个月后,仁爱慈善将继续跟踪志杰的复查。
感谢江西省儿童医院为仁爱千家爱开通绿色通道。
后记
曾经有读者对《爱让我们更有力量》的作者感叹道,如果你们能去医院奉粥就好了!因为曾经在异地为父亲看病的她,各种排队、检查、诊断,陪护让她心力交瘁。那时候的她如果能得到一杯爱心粥实在是倍感温暖。的确,社会上还有很多人需要这杯爱心粥,更需要它带来的关爱。
为志杰治疗身病是仁爱慈善的出发点,然而让志杰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是仁爱慈善的更大心愿。因为志杰的一个因缘,爱心粥走进了医院,给他带去温暖的同时,也让其他病患和家属感受到了来自爱心粥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