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9日,贤清法师《朱子家训》第三讲在龙泉寺三慧堂进行。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70多名中外志愿者到现场聆听法师讲座。
“三姑六婆 实淫盗之媒
婢美妾娇 非闺房之福
奴仆勿用俊美 妻妾切忌艳妆”
贤清法师讲到: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不能过,适当的装束是需要的,但不能艳妆。艳妆直接带来一个过患或者问题是什么?过患分两个层面,比较大的影响来自于对于孩子的影响。如果父母、家庭,大家过分注重装束,实际上给孩子带来一个影响,他从小喜爱这类环境,未来追求这方面的装束不说,实际上很容易乱他的血性。
因此,用今天的话来讲,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平衡发展。过去30年,我们整个社会在物质发展方面非常的快速,在精神方面提升相对不足。所以,带来整个社会精神上的压力,并且疏解和化解不了。最近这几年,整个国家、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提倡力度很大,它反映了社会大众对这一精神提升的渴望或者一种追求。
换句话说,人们内心精神痛苦、压力无法释放,就需要和寻求一种解决的方式和方法。这时候,看看我们古人在精神提升方面有着巨大的财富,需要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就父子关系来说,孩子有孩子的责任,父亲有父亲的责任。孩子对父亲要孝顺,父亲对孩子要慈悲。君臣也是一样,臣当然对君要忠,但是君对臣要待之以礼,人们不能违背礼仪。古代都是以道来相情,不是以人情来相互迁就,他的原则都是非常清楚的。
“祖宗虽远 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 经书不可不读”
贤清法师讲到:
夫妻关系和合、和谐,父母开心,孩子开心,家庭和睦。父母关系处理不好,父母最痛苦,孩子最痛苦,整个家庭关系就很难处理了。夫妻关系好不好,最主要的就是外面,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夫妻关系难以处理,而是因为丈夫和妻子生活的环境,有太多的外缘引发了它,让自己的心思开始偏离。
社会圈子或者朋友圈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它不是我们个人决定的,它有缘起,我们自己做不了主的。缘起,是环境给到我们。所以,我们知道什么环境、什么人能接触,什么不能接触,你要有正确的抉择,这样基本上我们外在的生活环境,就确定了。
从历史大家看各个宗教,如果没有一批人,拿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去传承传统文化、传承信仰的话,这个信仰是绝对不会传承到今天的。那么多人选择出家,他放下了什么?放下了家人,放下了社会的期待,放下了自己未来对家庭的美好愿望,全都放下了。他选择了实践佛法、传播佛法,把具有生命力的文化传承下去,这是他的生命。
我现在还做不到,但是我知道,古代的高僧大德、法师们,他们就是这么做的。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呢?这就是他生命的全部,他不需要靠子孙来传承他的精神,他就需要靠佛法去传承,需要靠所有的信众去传承。所有的信众、众生都成了他的家人,都成了他的孩子,他必须要有这种情怀。没有这种情怀,他怎么可能拿得起来呢?
“居身务期质朴 教子要有义方”
贤清法师讲到:
师父教导弟子、培养弟子,80%主要是靠师父自己做好了,那么另外20%靠什么呢,还要靠演讲。师父没事就转弯,我们一大帮法师就跟在后面。师父很清楚在转什么,我们很多弟子却不知道在转什么,反正就知道跟着师父走。
每次都会有一个法师在那儿挨批,别的法师听着就随喜。而且往往法师越多的时候,师父批评越厉害。他在干什么呢?就是找案例,找一个案例。不是每个法师都有机会去承担。在承担的过程中,就有很多的漏洞、过失,这时候师父要找你的过失,然后批评。不要以为说师父真正在批评,跟你过意不去。其实你要成全师父,成全其他的法师,因为你这个事情让师父的法能得到流传,因为你的事情,能够让所有的法师有机会去听到师父的法,所以你要为此感到自豪。
“勿贪意外之财 勿饮过量之酒”
贤清法师讲到:
对财的态度,古人讲,君子也爱财,取之有道。其实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可能是一个场景,可能有的人在这方面既想做君子想追求修行,又放不下财。孔子讲,君子也爱财,就安慰他一下,取之要有道。知道这个君子对财是放不下的,关键是财该有就有,不该有也无所谓。
我们看贪意外之财,不该有的财你有了,结果会如何呢?《礼记·大学》里面有一句话叫“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什么意思呢?我们说话,出口不逊说别人,最后很快同样的话会回到你自己身上来。不一定是对方这个人讲的,但肯定有人会去讲你。宇宙就像一个镜子一样,我们发出的信息,他很快就被反射给我们,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同样的,你言语美,言语和善,同样会回到你这儿来。你发出什么信息,就回馈什么信息。
贤清法师的讲座,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家庭生活紧密结合,切实发挥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感染力和说服力都很强,让大家有身临其境的感知、感悟,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更加深刻,使大家深刻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内涵,感受到文化的氛围,真正领略到传统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