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红云老师是仁爱慈善组中优秀的志愿者之一,加入仁爱助学三年多以来,从一个普通志愿者到曲阳助学队长再到仁爱助学副部长。一路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在团队中身先士卒,把每一位志愿者和受助的孩子当成自己的亲人看待,真正散发出了一个女性志愿者的大爱和魅力。 


队长与姐姐

   曲阳志愿者团队爱的力量很坚强,跟前任队长有关系,跟郝红云老师也有各种因缘。在人群中大家更愿意把郝老师当成一个好姐妹看待,她从朴实的管理能力开始,积极号召组织团建工作,带着大家春游、秋游、相见欢等等。在团队中不以己尊,以谦虚友善的态度庄严其身,积极采纳收取大家的各种意见,呵护大家的各种想法,安抚关怀受到各种困难阻碍的志愿者,鼓励新志愿者的付出,承认老志愿者的辛苦。把精彩的平台让给有才能的老师,把配角和后勤留给自己包揽。从她身上,我们读懂了什么是“有为”,什么是“无我”。

   从2015年郝红云队长做队长开始,杨滟文老师就给她做助手。团队发展刚开始,也没有什么具体章法,两个人常常打电话,一打一个多小时。郝队长在电话里总是很客气地说“滟文,谢谢您。我特不好意思,我比你还小呐……”被郝队这么一回复,杨老师说她当时一下子感觉心里很温暖。

曲阳队里常常被别人说是助学的黄埔军校,出了很多队长,也有很多外地的老师来学习。每次活动结束回程,郝姐都会细心的安排专车送他们去火车站。回家后还会挨个给那些志愿者朋友打电话,询问他们是不是上车了。如果当天晚上回不了,郝姐肯定会请他们吃饭,不让对方觉得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孤孤单单的。她的大爱和包容,真的是体现在平常的一粥一饭点点滴滴上,让别人感觉温暖舒服。
在分享会中她轻松地说:“其实也没什么,我的心胸就是在助学过程中慢慢被撑大的。


助学与工作

   她熟悉每一个志愿者,曲阳助学有22个组、每次志愿者达到100人,在很短时间招募完毕不能不说团队的凝聚力极强。对于大家分在哪个组,队长的安排是很大的工作量。

   2016年的某一次走访前期准备,杨老师负责协助分组。分的过程中有点着急,郝姐二话不说就接过去做。并且她在电话里安慰杨老师“我知道大家都很忙,我都不好意思了,上班时间总是做私事。”

上班时,她也是这么直率的和领导说:“领导,不好意思,我老是上班做私事,耽误了工作。要不然我辞职吧,专门做慈善去。”结果他们领导反而安慰她说“没关系,你是为了做公益,工作耽误一点没关系。辞职可不行,我觉得你还是要上班,在公司好好做下去,公司也需要你,也需要正能量”。而且走访回来,听说领导还特别批准郝姐以后双休周末了。虽然是小事,但是也反映了我们郝姐是大家眼里的优秀员工,优秀的队长,是我们的榜样。

她常说“助学真的会上瘾。”其实不是助学会上瘾,是付出爱真的是会上瘾,因为无私的付出是真的那么快乐。


助学与家庭

   志愿者工作量巨大,但是基本都是大家在工作和家庭之外业余承担的,郝队长也不例外。曾经的郝姐是那种小家碧玉,贤妻良母的类型,让很多人都羡慕赞叹。然而自从参加公益活动后,繁琐浩大的助学团队工作让她有点顾此失彼,因为要承担志愿责任,有时候也就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家庭责任。助学团建需要的是时间,曲阳2016年大大小小团建有二十几次,她每次的团建都是费劲心思,找到团建主题后亲力亲为, 牺牲个人休息时间,牺牲和孩子团聚的时间,以至于孩子很不理解原来的妈妈怎么变得不关心自己了!

   然而在这尴尬的境界下,郝姐以如如不动的沉稳和毅力,清晰抉择出取舍和进退,在志愿工作中号召大家一起参与后勤承担,淡化领导的指派作用,克制无谓的沟通和抉择。在家庭中诚恳承认错误,努力弥补过失。这个突破,不仅升华了志愿团队的融洽合和,也赢得了家庭的认可和支持。
尊重与包容

   人的心胸并非天生就是开阔广博,有的人有个性,有的人有想法,还有的人有不良的爱好和习惯,众口难调,作为队长自然她的烦恼就多,但她讲究用心包容,尊重每一个志愿者,关心每一个人,在包容中淡化矛盾,让每一个人在团队中都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感。

从一个温柔的小女人到一个沉稳干练的大女人,她看似身材瘦小,弱不禁风,然而了解她的人都知道,郝姐朴实善良、心有大爱,在承担和实践中,深入贯彻仁爱助学理念,弃小嫌、顾大局,对待走访的孩子们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团结曲阳志愿者完成2016年艰巨的走访任务,如今已是助学副部长的她,但愿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在更高的平台上利益更多的人。

感恩在我们的成长中能遇到这样优秀的志愿者,感恩郝老师用姐姐般的温暖带我们走过这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