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早春,天气晴明,虽有轻寒的微风拂过面庞,但是和煦的阳光让人心生暖意。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一次相聚,一次采访,一次小别离。


在约定的地点与曾敏老师做访谈,一种“如沐春风”的气息扑面而来。

那天,门还没全推开,就传来一阵爽朗的笑语声,怎么这么热闹,是不是我来晚了?接着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和蔼可亲的圆脸,齐耳的短发,戴着咖色边框的眼镜;黑色中式长衫,外搭米粉色的围巾,古典且不失现代气息,妥妥的透出干练知性的温润气质。


这时,我们身边一个年轻女孩忙起身上前与曾敏老师拥抱,曾敏老师用惊喜和慈爱的眼光打量着女孩说,明芬这么早就到了,吃饭没?明芬点头回应。接着,曾敏老师歪头看着女孩的眼睛说,真的决定要离开北京了,票订好了吗?女孩点头回答,是的,明天启程。


叙旧,介绍,大家落座后,明芬起身再次介绍:这就是我的月亮妈妈——曾敏老师,语气中自然地流露出小小的骄傲和浓浓的依恋。
看到这一幕,我的脑海里冒出了一个笨头笨脑的大问号,这个叫明芬的女孩子与曾敏老师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于是我们的话题就从月亮妈妈这里开始……

曾敏老师,仁爱慈善基金会助学部的原部长,也是一位深受志愿者及资助者喜欢的良师益友。从2008年以来,她用一颗真诚的仁爱之心,成为志愿者眼中的好老师、资助孩子们的月亮妈妈。这个叫明芬的女孩是月亮妈妈的关怀对象月亮宝贝。

时光荏苒,当年在读初中的明芬如今已经大学毕业,在月亮妈妈曾敏老师的关怀和鼓励下,明芬如同阳光下的向日葵一般温暖,乐观、坚强而独立。



曾敏老师说看着明芬现在这样,真的特别高兴。虽然她要离开北京,但这是好事,会有更好的发展,应该祝福她。其实,自己也没做什么,就是给孩子们打打电话,关心他们;问问他们需要些什么,写写信,鼓励孩子。当年报名参加助学志愿者,因为自己也是孩子的母亲,去帮助孩子,感觉非常有意义。

月亮之家共有13个孩子,在仁爱慈善的关怀下,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特别快,学会感恩,善待他人。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力量,一种让他们站起来的力量。看到这些孩子们的变化,感觉心情非常舒畅。


曾敏老师说:慈善是一种爱的事业。没有爱的教育,就是失去灵魂的教育。我们做的这件事要对每个人的生命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一定要有深度,深刻到能真正影响到他们人生。在活动的当初,我也有过抱怨,有过不理解,后来学着慢慢体会和理解。以心换心,我们爱孩子,孩子才会爱我们,反而是这些孩子们给了我很多感动和力量。

当我问到曾敏老师参加助学志愿者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曾敏老师说坚持,看似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是从某个角度来说也不是很难,只要你想做,努力去做就好了。她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每一个资助的孩子都能以感恩心、善良乐观地生活,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她愿意一直陪伴下去。

  采访将近一个小时,曾敏老师谦逊低调,正气充盈的禀赋和开朗乐观的人生态度深深打动了我。对过去在助学项目中所有的承担,她轻描淡写,把一切归功到仁爱慈善基金会里志愿者之间的合作、团队的力量。她不讲大道理,用平实的语言告诉我们:代人着想,才是真正的修行。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采访结束,曾敏老师脸上依然挂着淡淡地微笑,揽着明芬的肩轻轻叮嘱着,明芬如同女儿撒娇一般靠在曾敏老师的肩头认真地听着。

 


笑着伤别离,也是爱的小别离。将心底的花开在尘埃里,轻抚之,细浇灌,不求感德,但求无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爱的承诺和善的追求,这就是曾敏老师内心最真实的素描。

作者:安宁  | 美编: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