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仁爱基金会成立之初,吴彦军老师就积极溶入其中,无论在仁爱助学曲阳、雄县,还是在仁爱红莲心栈,她的名字都很响亮。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吴妈妈”,孩子们则叫她“吴奶奶”。她像一根标杆,秉承仁爱助学理念,用一言一行影响着受助的孩子们,激励着身边的志愿者们。
坚守 —— 十年如一日
吴老师的助学走访小组,会定期通过微信、QQ、短信、书信,与孩子们联系,时时了解孩子和家庭的情况。当孩子遇到学习上的难题和困扰,她会和孩子一起查找原因,改进学习方法;当孩子家庭遇到生活困难,她会积极联系其他志愿者,帮助解决;当孩子离家出走,她一方面劝慰家长,一方面跟学校的老师同学联系,了解孩子出走的原因,帮助家长寻找孩子。孩子们在吴老师爱的陪伴下,展开双翅,飞向理想的天空!一批又一批!
小HL至今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爷爷奶奶把她抱养来是为了日后照顾他们智障的儿子——HL的养父,但爷爷奶奶的突然离世又中断了这世上唯一能给她的爱。2010年,吴彦军老师走进HL的家,重新接续上了这份亲人的爱。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吴老师给她生活的勇气和鼓励;面临辍学,吴老师联系校长、老师,申请资金,让她坚持学业,直至毕业找到工作。整整七年!吴老师的陪伴给HL带来一个温暖的世界,让这个不幸的孩子得到生活里最珍贵的爱。仁爱的陪伴结束后,吴老师和HL结下了深深的祖孙情。HL参加工作后就参加到曲阳的助学走访,她要像吴奶奶一样,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吴老师的仁爱路,风风雨雨已十年。十年中,同样的事情在不断重复,有苦也有乐,同行的志愿者换了一批又一批,而吴老师在曲阳、雄县助学路上从未停歇。
一个人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十年中一直坚持做一件事。吴老师牺牲精力、财力、心血、乃至年华,付出的汗水,浇灌出永不放弃的信念、平和的心态和迎难而上的决心。感恩在仁爱助学曲阳团队里,有吴彦军老师的坚守和陪伴!
陪伴——给孩子温暖和力量
2014年吴老师补位去参加雄县走访。当她和小组成员来到受助孩子家时,孩子很漠然地说:“你们来一次,换一批人,我都记不住你们是谁?下次你还来么?”吴老师闪着泪花说:“来!我一定还来看你!”这次她深深被震撼了,她后来说:“孩子盼望我们,希望看到熟悉的面孔!我们要给他们真正的关怀!”
此后,她无论多忙,都去参加雄县的走访,都去看这个孩子。现在这个孩子,开心代替了当初的漠然,健谈代替了当初的无语,他时常和吴老师聊天,发信息,通电话,说自己的心事、困惑和理想!
由这个孩子,吴老师更深刻认识到助学走访不能走马观花,她说:“要真正地走到孩子的内心,很多志愿者是去走访,但是后期关怀跟不上,没有一个电话和音讯,其实是对孩子的伤害,那样是对不起孩子的,安住的关怀太重要了!”
吴老师不仅自己安住陪伴每一个受助的孩子,还带动身边的志愿者一起用心陪伴,安住走访,共同见证孩子的进步和成长。
关怀——春风细雨润人心
吴老师很早意识到,关怀志愿者、增强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助学走访之余,她很大精力花在协助队长团建、关怀上。2016年初,曲阳助学队成立关怀组,她就承担了关怀组长。
走访时,她会组织关怀员在分享会上为当月过生日的志愿者送上自己最真诚的祝福,很多时候都是自己默默自己做祝福卡片送贴心的礼物。
平时,她会与其他关怀员为过生日的志愿者悄悄制作精美温馨的生日电子相册,在群里及时播送,让志愿者感到集体的温暖。志愿者家里有生活困难,或者亲属有生病的,她都第一时间送去问候,组织大家一起关心或探望,在曲阳助学群,美好的一天以阅读吴老师发来健康帖和问候语开始。
吴老师给学生打过多少次电话?为志愿者策划过多少生日相册?参加过多少次团建?她自己都忘记了。但是吴老师却将家人们为她过两次生日的时间和过程都记得清清楚楚。
并如数家珍的告诉我,第一次是2010年1月10日从内蒙送温暖回程就餐时,第二次是2016年1月17日曲阳走访回到驻地分享时,每一次她都是感动的泪流不止。现在回味当时品尝着香甜的蛋糕,吃着长寿面,听着生日祝福歌曲,感受当时志愿者真诚的拥抱,爱的祝福,依然全身温暖,温馨无比。她说,幸福极了!快乐极了!我更加热爱这个大家庭了!她是那样感恩、知足、惜福!
吴老师持之以恒的走访,安住的陪伴,春雨般的关怀,是我们的榜样,令我们敬佩。她低调内敛,悄然散发华光,令我们敬重,鼓舞激励我们更多的志愿者共同前行!
曲阳助学文宣 陶友琴
2017年 3月5日
阅后感:用心去关怀每一个人,已经深深溶入了吴老师的血液,吴老师对于助学已经不是坚持,而是生命一部分。吴老师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了帮助别人,成就自己的仁爱助学理念,付出即是收获,感恩吴老师在助学过程中的付出,您给了我们继续前进力量!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