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仁爱启明书院在北京龙泉寺举办了第一期沙龙活动,主题为“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孩子家长及教育工作者140人参加活动,这是仁爱启明书院第一次举办沙龙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全国启明书院将会长期举办此类活动,就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以及仁爱启明书院有关的教育、心灵成长话题展开讨论。
本次活动主要内容以法师开示、互动交流为主,禅兴法师和贤书法师分别从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起,为在场人员做了教育方面的开示指导。
禅兴法师谈教育
当下家长和学校教育倾向于智育
现在学校里边比较重视的、最为强调的是智育的部分,就是知识技能传授的部分。从我上学经历来讲,基本上受到的教育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其他几个层面是相对薄弱的,特别是在德育这方面。
家教有多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教本身就是很重要的。小孩子一开始,最早接受的教育就是家教,在他上学之前,接受的基本教育是家庭教育,即使上学之后,家庭教育依然是他所受的教育里一个重要的层面。
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一个人的德行养成教育,首先是从家庭教育开始,而这里面首要的就是孝道。如果一个人从小把孝道做好了,那这个人的德行养成就有了最重要的根本。反过来如果孝道做不好,不知道对父母要感恩、要报恩,不晓得作为一个孩子应当去孝敬父母,不晓得晚辈跟长辈怎么去相处,那这个人长大了之后,他也是不懂得和老师怎么相处,不懂得怎么样去尊师重道。他工作之后走入社会,一样不知道怎么去跟他的上级领导相处。
父母应建有的正知见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首先在观念上应该有正确认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心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有多么高的成就。但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叫做因材施教。就是说这个孩子、这个学生是什么样的材料,我们就把他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形状,这是比较合理的。
父母和孩子亦师、亦友、亦学人的关系
学诚大和尚有一句话比较重要,就是“亦师、亦友、亦学人”。这个原则可以作为父母跟孩子相处的一个基本准则。 “亦师、亦友、亦学人”的意思,就是说父母对孩子来说是老师,同时父母和孩子也是朋友,父母也应该向孩子学习。
实际上父母在带孩子过程中,父母也在成长。并不是说我们单向地充当老师、充当家长去教孩子。如果父母有这个心态的话,容易出问题,因为“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一旦父母忽视了自己的成长,他想教孩子的话,就有可能导致某些偏差。
福能养慧,只读书不可取
在家庭教育一开始,家长要有一个观念,一定要让小孩子从小就修福,而且要修广大的福德才可以,不能让他从小就只读书,只是养慧。福能养慧,福不够这个慧最后也养不出来,他就不能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所以家教切忌一点,就是切忌宠爱孩子,大包大揽,什么活也不叫孩子干,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怎样让孩子有出息
我觉得作为长辈首先要认识到,要想让孩子真的有出息,请让他们从小好好修福,让他们去做家务,多劳动。父母千万不要大包大揽,这样不是爱孩子,这是害孩子。
孩子犯错了怎么办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作为长辈,对孩子有一定程度的批评教育,帮助改正错误的习惯,这是需要的。如果孩子从小就没有接受这种批评教育,只是被溺爱,只是听好听的话,听不到身上的毛病、习气,那这孩子的人格一定是不健全的,长大以后就听不得批评。忠言逆耳,听不得来自于其他方面的劝谏,那他以后很难有大的出息。
亲子共学
家长要认识到,他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的言传身教,他的身语意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孩子。父母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否则无意中就会对孩子造成负面的引导和伤害。所以,我觉得“亲子共学”这种理念很重要。
现场分享
对孩子的教育并非只是知道1+1等于几那么简单的事。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其次引导很重要。希望像这样的沙龙能够走进学校,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受益。
教育工作者:对孩子的教育并非只是知道1+1等于几那么简单的事。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其次引导很重要。希望像这样的沙龙能够走进学校,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受益。
一岁半孩子的妈妈:父母关系影响到孩子的价值观。我的妈妈一生对父亲怀有怨恨,所以我结婚后好像在继续延续父母的生活模式,当年妈妈对爸爸的怨一下子转嫁到自己对丈夫的报怨,父母之间的关系好像在我与丈夫身上又重演了一遍。
阳光男孩的妈妈:我把对孩子的要求降到最低,只要求孩子能够健康,只要孩子尽力了,哪怕是80分,我也当成是100分。在智的方面,家长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在福方面,福跟智是相互滋养的,要多带孩子去做善行,带孩子培福,以福养慧。
大学生的妈妈:孩子已经工作了,在孩子中学的时候,孩子比较闭塞。上大学之后跟妈妈一起出国几次,妈妈的教育方式是让孩子多出去旅游,多接触社会,多接触人,多承受苦难,正确对待各种障碍。以致在今后的工作中也是非常受益的,现在在工作中也学会了如何跟同事相处,如何帮助别人。
清华大学老师:我们教育培养的目的是什么呢?不单单是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将来能有口饭吃,更大程度上应该是培养一个人完整的人格,将来在社会上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
大学生的父亲:孩子目前在芝加哥上大学。接触传统文化,学习佛法之后,感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只是对了一半,感觉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很多家长苦恼的是“厚‘分’载物”。建议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弥补不足,真正的家庭教育是家长的自我成长
教育机构的校长:我觉得教育可以分成三块,一是学科技能教育,二是心灵成长,三是父母成长,这部分在整个教育中占的比例应该是最大的。家长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让孩子做到,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在知识技能教育方面是不缺失的,我们缺少的是如何教孩子做人。
排版:芳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