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凌晨3点多,匆匆起床,没有洗漱就出门了。原因有二:其一,今天得去心栈熬粥,需要早起;其二,怕洗漱影响到熟睡中的哥哥。这几天,由于总是早早起床,匆匆出门。所以,在睡觉之前,哥哥总问这样一个问题:“你明天几点起床?”为了不影响他休息,只好小心翼翼地出门。
熬粥虽说需要早起,有点辛苦。但是,不出现特殊情况的话,还是蛮快乐的。因为在两个多小时的熬粥过程中,或听经或持咒,寂静的凌晨时光,总能使内心获得一份安宁与祥和。今天与往常一样,边熬粥,边听心经,一切顺利如常。
当将香喷喷的爱心粥盛出来,为志愿者准备好早餐之后,发现没有一个志愿者过来。紧接着,电话响了,第一次来奉送爱心粥的志愿者,已经赶到,但不知道具体位置,告诉他路线,准备继续干活,又有电话响起,农大附中的奉粥团队即将赶到,需要老志愿者前去接待。由于很多老志愿者都要参加三个心栈联合举办的环保活动,今天的老志愿者本来就少,结果7点多了,还没有一个人到。而我这边还需要刷粥桶,打扫餐厅卫生,没时间前去接待。顿时,无名之火涌上心头。屋漏偏逢连夜雨,参加环保的老志愿者,今天也不靠谱了一把,只有一位师兄准时赶到,我还得帮他拿物资。
打扫卫生、接待奉粥团队、准备物资,三件事摆在面前,感觉有些孤单、憔悴和无助。赶紧给志愿者打电话,“您好,您到哪了,什么时候过来?”对方回复:“你猜?”这个时候还耍贫,真让我有些哭笑不得,但我还不能发火,因为大家都是志愿者,每个人都有不来的权利和自由,如果志愿者不来,事情就更难办。值得欣慰的是,最后大家都陆续地赶到了。
每当遇到这些境界和考验的时候,我总是问自己:“我在做什么?何苦把自己搞得如此忙碌和疲惫呢?”尤其是当有人质问我说:“你做这些事情,有什么意义?你现在都不能自立,如何利他?”此时此刻,内心充满了困惑和纠结。于是就告诉自己,算了,不管了,爱咋咋滴吧。但是,最终为何又坚持下来了呢?源于两个字:感动。
26日临时接到基金会的通知,要给非公募基金会的与会人员奉送爱心粥,而且比平时要早一个小时。志愿者本来就需要很早起床熬粥,今天就得更早了。另外,不仅需要奉送爱心粥,还需要准备主食,更具有挑战性的是,由于是临时决定,根本没有时间准备。值得欣慰的是,仁爱的志愿者都非常有爱心和责任感,大家迎难而上。志愿者们自掏腰包,提前订好包子,第二天凌晨3点起床熬粥。但时间依然仓促,只得用摩托车带着奉粥车,志愿者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紧随其后,奔跑着赶往奉粥现场。
功夫不负有心人,志愿者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终于准时赶到。后来,据路人反映,志愿者跟在粥车后面一路奔跑的情景,引来了很多人的驻足和观望。更巧合的是,这一幕,被心栈的元老级人物张威看到了,随后,他给大家发来了这样一条短信:“刚才在去龙泉寺的路上,看到了哥几个的身影。奔跑中心栈的标志、志愿者的服装是那么显眼!我激动的泪都快掉下来了!你们的努力付出激励着我!感恩你们!兄弟们,你们是最棒的!加油!”作为仁爱心栈的第一位志愿者张威师兄总是分享说:“公益,谁做谁知道;爱心粥,谁奉谁受益。”我想,志愿者们奔跑的情景,肯定让他想起了三年前,自己满北京城找熬粥、奉粥地点的身影;想起了三年多来,1000多天风雨无阻奉粥的心路历程。
所以,一直以来,在我内心深处,总有两种力量在较衡。每当在承担熬粥、奉粥、志愿者关怀、团队建设等心栈事务中遇到困难和境界时,耳边总会想起:“算了吧,何苦呢?何必呢?”但是,每当听到老志愿者的分享;看到清晨因忙碌而无暇吃早餐的路人;想起志愿者们风雨中奉粥的情景,内心总有一股力量策励着自己不断前进。
记得有位朋友分享到:“学诚法师讲,在做事的过程中,我们缺的不是钱,是道德。”这几天在参加非公募基金会论坛,跟一些公益届的朋友交流过程中,大家也普遍谈到:“如果你真心做公益,把事情做好,很多时候,不用到处募捐,钱自动会找你”对于一个团队,一个组织如此,对于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