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经常会有陌生号码来电,不是推销保险的就是贷款理财,起初我会客气的说不好意思暂时不需要,可是对方依然喋喋不休。

  再后来,只要我辨别对方为推销的,会在说出不好意思后马上挂断电话。毕竟在这个国际大都市、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的首都北京来说,时间真的太宝贵了!

  我们都太忙了!我们都太茫了!!我们都太盲了!!!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依旧是一个陌生来电,走在近35摄氏度高温的大马路上,已是满头大汗、内心燥热无比还饥肠辘辘的我,还是接听了电话。

  “喂,哪位?”我勉强提了提精神,客气的说到。电话那头“我是仁爱慈善的,您报名参加了周日的孝德走访……”对方的话语不急不慢,很温和,听起来很舒服。

  我烦躁的心情好像平和了许多。我回想起来,前几日我在一个论坛上报名参加了孤困老人的走访活动,今天对方致电确认报名信息,询问身份证号码,以便给每一个走访的人买保险。挂断电话后,觉得心情莫名的舒畅起来,内心也对这次走访充满了些许的小期待。

  2016年8月14日一大早,睡眼惺忪的我紧张地摸枕边的手机看时间,怎么闹铃还不响,哦,才4:50,我还以为睡过了,还再次确认了一下设置的闹钟才放心睡下。

  辗转反侧了一会,时间来到了5:20,我起来关掉5:40的闹钟,洗个澡准备出发。由于是周末,还是一大早,所以路况畅通,我竟然提前了半小时来到了约定的地点。



  我在约定的地点周围转了转,找了一个早餐点随便吃了点东西。活动的微信群显示,已经有队友来到了集合地点,我也赶紧往回走与他们会合。远远的张望到有一小群人在热情地拥抱和寒暄,我确信应该是我要找的人,快步走到了大伙的跟前。

  人群中有一位穿着白色T恤的大姐,大家都称呼她为鲁老师。她的笑容温暖灿烂,很真诚很热情,这与我平日接触到的那些合作伙伴和客户的寒暄不大相同。我能够感觉到她由心而发的平和气场,善良、友善、温暖。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大家开始分发早餐和给老人准备的礼品,没有任何分工和组织,大家井然有序地干活,并且配合得特别有默契。

  本以为其他人都是事先早就接触认识的,但交流后才发现大部分都是刚认识的,突然觉得原来陌生人的心与心之间也可以走的这么近。



  人到齐后,大家开了一个小会,交代了全天的行程和注意事项,会后我们拍了一张大合影就正式开始了今天的行程。六辆车浩浩荡荡地上高速,直奔河北涞水县。

  我乘坐的是头车,司机师傅是这次活动的车队长赵红梅,一位外冷内热留着干练短发的女士,大概40岁左右的样子。通过微信群了解到,今早上大家吃的早餐,每个车辆小组分发的矿泉水和水果都是这位热心的大姐从家里带过来的。 

  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是今天迟到并且是最后一个来的大姐,名叫郑修,四五十岁的样子。从言语、面相和气场上感觉到这位大姐不一般,说话很冲,直来直去,见面没聊几句,就猛地回头问我和身边的小兄弟:“你们俩觉得我凶吗?”

  突如其来的问题一时间让我语塞,她随即回应道“不用回答了,一看你们表情就知道了”。看到她直来直去毫不掩饰的样子着实可爱。我身边的小兄弟机智
地回应道:“你一点都不凶啊,我觉得你这样豪爽直来直去的性格挺好的。”现在的九五后都这么会说话吗?我心想。这位小兄弟名叫鲁源中,暑假来北京姑姑家串门的,姑姑就是这次的活动组织者鲁老师。看得出来这位小兄弟简单阳光,略显安静,很内秀很招人喜欢。但这股安静的气质好像透露着某种淡淡忧伤,不知道眼前的这位95后过去经历了什么。



  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时间过的很快。车窗外的景色从郊区的工厂村庄过渡到太行山脉的崇山峻岭。隧道一个接着一个,我知道,我们快到了。

  车子下了高速,走了一段时间的乡道,车队一行人来到了九龙镇政府。

  这里的乡镇政府与我之前看到的不太一样,没有大院,没有气派的高楼,眼前是几排破旧的平房,厕所是铁皮板房的旱厕。乡镇领导安排了各村的村长书记给我们带路,我们的九龙镇孝德走访正式开始了。



  车子开出了乡镇,道路也从平坦的柏油路变成了坎坷不平的山路。与其说山路倒不如说没有路,前几天的雨水把已经原本不成样子的土路冲刷得更不像路了。原本对驾车技术极为自信的车队长都不得不万分小心,生怕哪个石头一颠簸就都把我们翻到沟里去。

  山路越走越深越走越高,从跟车的村向导那了解到,这里的村庄都藏在深山里,有的村子就几户人家,加起来都不到一百人。

  我大概也猜到为什么这里不通柏油路了,大车根本进不来,又这么高耸陡峭。这里之所以贫穷也是因为根本没啥田地可以耕种。村民们只能靠山上的核桃花、椒维持简单的生计。

  为什么他们不搬离深山到山外面的乡镇呢?起码那些地方的村民随着近几年旅游业的发展已经过上了还不错的生活。

  终于,在颠簸中,我们来到了即将走访的村庄。




  村子在山腰上,进到每户人家都要走陡坡石阶,每户的围墙不是整齐的红砖,而是石头堆砌的墙头,上面布满了绿色的枝蔓藤条,就像电影小兵张嘎里面的村庄那样古朴。

  家家户户的大门很陈旧,久经风雨洗刷的木门颜色发白,木头上的皱纹见证了村庄的苍老,我大概知道了村民不搬出大山的原因。

  村向导也跟我们介绍了村子的历史,哪个哪个老房子是清朝就有的,哪户人家曾经出过举人等等。

  经过一个石碾子,辗转来到了我们第一户要走访的老人家。




  一进门有一个不大的小院,地上晾晒着叫不出名字的粮食。

  房子像是很有年头的,古老的木格子窗子,这种窗户平时我只能在电视剧中看到。屋顶上长着杂草。屋地上堆放着摘回来几天的略微发黄的豆角,家具古老简单,但还算干净整齐。

  80岁的老太太见到我们到来赶忙上前迎接,为我们准备小板凳让我们坐下来休息。




  郑修老师拉着老太太的手坐下来热络地拉着家常,好像久别重逢一样,从老人的生活起居,聊到孩子的亲事,从村风民俗聊到政府的惠民政策,好不亲热,外人看到还真以为是母女相聚呢。

  后来从鲁老师那听说郑修老师原来是京城赫赫有名的心理学老师。车队长赵红梅老师也关切地询问着老太太的健康状况和目前的困难。

  我负责记录拍照,小兄弟鲁源中认真地登记。




  
  多汗症的我大汗淋漓,感觉屋子里很闷,便到院子里走走,正好认真看看这难得一见的古宅子。

  院子的角落堆放着树枝,想必是用来生火做饭冬天取暖的,窗户前有一口石头堆砌的大黑锅。

  厢房里有一只小奶猫向我张望,并发出奶声奶气的叫声。

  我走近前学着猫叫,一下子走出来三只小猫,特别可爱。



  老太太今年80岁,身体还算硬朗,自己打理着房前屋后的菜园子,非常独立。老太太最大的愿望就是三十多岁的孙子早日成家生活幸福。

  当我们起身离开,老太太一直送到门口,拉着郑老师的手不忍放下,眼中包含着不舍和渴望,想必平日里很少有人跟老太太说话。也许今天是她说话最多最开心的一天。




  依旧盘山而上,辗转我们来到了走访的第二户人家。一位赤裸上身的老汉赶忙上前迎接,看得出来老汉依稀有些局促和紧张。他把我们请进房间,眼前的一切让我略显惊愕。

  漆黑的墙壁,凌乱的布局,其实用一片狼藉也不为过。房间里面一个大炕,破烂脏旧的衣服堆成山占据了半边大炕。

  一个十几岁的男孩穿着大几号的脏旧衣服躲在角落里,眼睛里充满疑惑和些许的恐惧。破旧缺口的饭碗凌乱的摆在屋地上,很多餐具沾满了灰尘。



  房间的墙壁上挂着一个男人的大照片,起初我以为是谁的遗像,相片中男子还算英俊潇洒,服装干净整洁。可仔细端详后发现,就是眼前这位满脸皱纹穿着沾满泥土裤子的老汉。

  也许照片中是他最帅气的时候,也是他最向往的生活状态吧,那张照片寄托着他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这张照片跟整个房间格格不入,因为只有这照片一尘不染,还精心的裱在相框里,想必是每天擦拭,毕竟拍这张照片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因为这样的家庭拍照洗相片的花销也是一个不小的支出。



  我们一行人加上村支书在房间里站没地站,坐也没地方做,村支书提议我们到院子里说话吧。

  院子里玉米地下蹲着一个妇人拿着小木棍在地上画着圈圈,眼神盯着我们看。村支书介绍这位妇人是老汉的妻子,是个傻子,屋里那娃是他们两个的孩子,也是个傻子。

  村里人的交流方式就是这样直接,傻子傻子就脱口而出。不过从他们嘴里说出智力残疾这四个字也挺奇怪的,毕竟整个村子里上了年纪的认识字的也没几个。

  村支书是这个村子里很有威望的人,大家都比较信服他听从他。从妇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很畏惧村支书。

  老汉在诉说着生活的艰辛,老婆孩子很不省心,非但不能帮家里分担家务,还整天在家里面疯闹打架,时不时的到外面惹事,老汉白天在外面干农活,晚上还要做饭伺候一家老小。

  说到这,村支书看着妇人说道:你怎么不能省省心,帮着家里干点活!看
得出她听懂了,就好像做错了事被批评的孩子一样躲在角落里。

  当听说我们的来意是帮助他们时,妇人对我们放松了戒备,露出了微笑。



  此时,屋里面的男孩也悄悄地走到了门口观察着院子的人们。我冲他笑了笑,他也冲我挤出了微笑,那微笑很羞涩,我能会意到那微笑背后隐藏的好多诉说,他想与我亲近,他想向我表达。他就默默地注视着我,时不时地微笑。也许他想跟我交个朋友。

  是的,我能想象到他是怎样成长起来的。从小因为智障,没有人跟他做朋友,没有人跟他说话,没有人可以听他分享心事,也许小朋友会嘲笑他,会朝他扔东西,会隔离他,因为这样的场面我曾在老家的村庄里见到过。想到这些,我对他的微笑也只能用挤的了。

  另一边郑老师赵老师和村支书尝试着教妇人学着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和农活,妇人听话地拔除韭菜池的杂草,她干的很棒,在场的都在鼓励她。

  我们照例收集完信息后准备拍照合影。老汉匆忙穿上上衣,也没来得及整理,衣服大了好几号,毕竟这一家人的衣服都是政府救济的,有得穿已经很好了。

  一家三口全家福,三口之家笑的特别开心,因为这是他们难得的照相机会,所以都很珍惜。照相期间,男孩的裤子险些脱落,手快的他赶紧提上了。

  其实也不傻嘛。但就是这个举动让我几乎泪崩。是的,这是一件大人穿的裤子,能装下他两个人,松紧带已经坏了。男孩的上衣是一件很厚帽衫,目光打量到鞋子,这是一双几近掉底的泥鞋,大了好多号,小脚塞进里面就像船一样露着后面的半截……



  临走的时候,一家人相送,男孩的嘴里面突然冲我喊了一声哥。

  这是我今天听到他说的第一句完整表达出来的话……



  由于我们走访的是距离镇上最远的村子,所以只给我们安排了两户人家。走访完之后我们匆匆回到镇上与大部队会合。等我们赶到镇上的时候,大家基本都到齐等我们了。

  简单的素食午餐后,我们进行了走访交流和心得分享。组织者还精心给今天过生日的志愿者准备了蛋糕和亲手制作的贺卡。随后鲁老师还为每一个志愿者准备了一本书和字帖作为礼物。





  整个分享会听到最多的词就是感恩、孝德、陪伴、成长。的确这样的活动真的非常有意义,通过我们的力量来帮助那些老人们,我们自身也会从中得到净化成长。传播仁爱精神,践行孝德文化。

  在忙碌的城市生活中,我们很忙,我们很茫,我们很盲!

  我们忙到没有时间给家人打个电话,我们忙到逢年过节不回家陪伴老人而是和好友外出吃喝旅游。
  我们很茫,我们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们迷茫甚至迷失。
  我们很盲,我们盲目到丢失了内心的纯真和善良,带着虚伪假面迎合世俗的行尸走肉。



  爱是什么?

  爱的力量真的可以让生命在盐碱地里也开出美丽的小花吗?




  我不知道,但我确信的是,有仁爱、有信仰的地方,就一定充满了温暖和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