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4日,阴天。
傍晚时分,天下起了小雨,空气里充满了泥土和青草的芳香。河源启明书院的志愿者们从四面八方驱车赶来,相聚在安源镇中心小学启明之家。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虽然来自各行各业,萍水相逢,但是大家一言一语,心心相印,小小的书院里洋溢着亲切和谐的气氛。
16时30分许,雨愈下愈大,乡间小道变得泥泞。此时,我们一行人动身前往拜访安源当地的几家贫困户。
几经周转,我们来到了陈婆婆家。
陈婆婆已88岁高龄,一人独居,腿脚不便。家中的摆设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几张凳子,一张桌子,一张床。我们刚进门,就看到陈婆婆她弯着佝偻的身子洗脚。陈婆婆的脚臃肿无力,动作也甚是僵硬木讷。同行的一位姐姐看到,二话不说变蹲下身帮陈婆婆洗脚。我站在后面,强忍住眼中的泪水。同行的几位志愿者眼中也泛起了泪花。
陈婆婆跟我们讲她过去的故事,讲她漫长的一生中经历的坎坷,还唱起了年轻时的歌儿。陈婆婆虽然将近耄耋之年,声音也没有了那种铿锵有力的震撼,但旋律节奏依然悦耳动人。在充满时代创伤的歌声中,我们听肖老师讲述了陈婆婆艰难的生命故事。陈婆婆一家在日军侵华中不幸罹难,在硝烟战火中与亲人失散,从此颠沛流离,被卖到河源。她年轻时搞过文娱,当过干部,一直都用力地生活,现场无人不为此动容……
离开前,我和两位同行留了下来,帮陈婆婆打扫卫生。阴暗的屋子里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桌子由于长时间未清扫而铺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家中什杂物也堆放一隅。陈婆婆腿脚不便,又独自一人,家里需要打扫时又无人帮忙,实在让人心疼。其实对于鳏寡孤独来说,最好的关怀莫过于陪伴,听听他们说说话,至少让他们有一个倾诉的对象,而不觉得那么孤独。人可以物质上匮乏,但精神世界一定不能荒芜。
18时30分许,天空整个暗了下来,雨渐渐小了。我们一行人回到了安源中心小学启明之家。此时,中心小学门前空地上的灯已经亮了起来,泛黄的灯光映在我们每个人脸上,心中沉甸甸的,收获了满满的感动。我们在给别人带去快乐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快乐和感动。
快乐是可以治愈疲惫的,快乐也是可以传递的,就像爱一样。
安源这个地方的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了,留下来的多半是黄发垂髫。
不等我们回去启明之家,小朋友们已经在里面等候我们多时了。
肖丽老师和其他几位志愿者从家里带来了美味可口的饭菜,与安源中心小学的小朋友们一起分享。我们在群山之间,在一间小小的教室里共进晚餐,一起分享用爱做出来的盛宴。看着小朋友们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我们心里也非常地感动。
我们不能多大地改变这些孩子们的命运,不能保证他们都有一个前程似锦的未来,也不能直接改变他们的家庭条件,但是我们能够在他们父母双双离家的时候,最需要被关爱照顾的时候,力所能及地给予一些爱与感动,让他们觉得自己并没有被遗忘,更没有被抛弃,我想这就已经足够了。
晚饭后,我们一起唱歌跳舞,歌声与欢笑为我们这次行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上善若水。
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的确是这样的。此行中,我们看到了各种不幸,但我们也很欣慰,他们在遭受不幸与苦难的时候并没有选择屈服与放弃,相反,他们都在用力地活着,对,用力地活着,用生命在抗争,用意志在顽强地斗争,用生命演绎着一幕幕爱与感动的诗篇。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不屈服。
星云大师说:“在等待的日子里,刻苦读书,谦卑做人,养得深根,日后才能枝叶茂盛。”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芸芸众生,我们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活着,我们的身体里也流着不同的血液,我们每个人轨道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我们一定是一样的,那就是爱与奉献,那就是牺牲与付出,这是生命的真谛,也是我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