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一度的仁爱心栈感恩会上,感恩无处不在——在代表们发自肺腑的感言中,流淌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对心栈而言,感恩志愿者365天从不间断的付出,也感谢社会各界的支持,更感谢基金会各部组的倾力帮助;对志愿者而言,感恩身边志愿者的拉拔和关怀,更感谢师长和三宝的关爱。这次主题为何定为“饮水思源”?正如基金会报道中所写的那样,志愿者在付出的同时,也收获满满。"收获就在于每次三十度鞠躬、双手恭敬真诚地为人们奉上一杯杯爱心粥时,收获也在于无数次、数不清的被误解与拒绝中,收获就在于每个寒风烈日下的坚持。不管外界如何反应,他们的心在打开,生命开始被点亮。“饮水思源”,这温暖、清凉的源头从何而来?从师长三宝中来,从实践善行的人们的心中来。
清华心栈在负责人张银明的带动下,积极参与前期筹备工作和节目表演、分享环节,和兄弟心栈通力合作,推动这次大家庭盛会圆满举办。梁峰师兄提前一天就开车把义工服带上了山,第二天把自己的车塞得满满当当,捎带了刘阿姨等4位志愿者上山;上午到了以后不顾发烧,就领队去出坡;刘阿姨很容易晕车,拎着姜糖水打好预防,带着毛线帽防寒,早早就起来,到路边等候车辆;夏保治师兄无论是路上还是现场,一直特别低调,但正像志愿者在台上分享所说,他“带病承担”的精神其实一直在鼓舞着其他志愿者;郭媛媛师姐一早就在银杏树下的签到台,和其他心栈的志愿者一起,热情地张罗着签到,无论谁来笑容总是那么灿烂;张银明则带着对讲机耳麦,与各处对接,既要照顾活动,又要顾及清华心栈的节目,大小事都没逃过他细密的心思;贤杰和黎书海在认真地排练节目,力求每个细节至善至美,虽然由于时间关系,不是所有节目都最后正式表演,但也许佛早就领略这份欢喜之心呢;张瑞豹师兄今天可谓广结善缘,给大家送上精心准备的素食,回头又把心栈物资拉了下去,很不顺路地把明青送到地铁口;小颖身子还是那么纤弱,不辞辛劳送孩子来表演,基金会爱萍随喜她承担微博,刘阿姨忆起她过年托银明捎了2双编制的厚袜子,却还没能认出她,说这份情重如泰山……
14岁的杨杨是活动的主持人,连搭档都随喜她,如此小小年纪,就已经是“老志愿者”,承担周六的带动。虽然在上台前,她还跟是师兄师姐们说紧张,一上台可从没见怯场,字正腔圆,神态自然,落落大方。心栈的第一个节目是黎书海带来的笛子演奏《三宝》,由于佛乐团其他成员缺席,他一人单拿一支笛子就完成了这部分表演,而且丝毫不显单薄,笛声悠扬,响彻见行堂的每一个角落。第二个节目为小朋友带来的舞蹈《佛陀的眼睛》,光是歌词和旋律已足以让人泪流满面,“妈妈的眼睛、爸爸的眼睛、佛陀的眼睛,一闪一闪……照亮我们的心灵”,小朋友交错着手围成圈,身子后仰望着上空,一起旋转,整个造型就好比是佛陀的眼睛——正等正觉,清净无染,慈悲无余。
分享环节到了,清华心栈一行志愿者一并上台,不像是发言,更像是某一天奉粥的前行分享,只不过面对的是法师,面对的是数百位的心栈家人。扬扬一家“吉祥三宝”展示了佛法家庭的温馨和睦,扬扬“作业好多”的烦恼、而对比之下,奉粥的快乐和收获,让坚持成为一种责任,渐渐地一家人已经把心栈放在了心里;妈妈承碧如师姐说心栈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一种积极,向善的力量,使得自己没有办法懈怠,在团队的拉拔中成长;爸爸杨明石则在盛粥中锻炼专注力,一天杯沿滴落一滴粥,阳光折射出万丈佛的光辉;学生代表王明青则通过浅浅的鞠躬,放低了自我,在团队的策励下勇于去承担;上班族代表许敏慧则从一位常来喝粥的老奶奶送米给心栈的亲身经历,对奉粥的意义产生坚定的信心——爱真的可以增长广大。张银明总结说,如果你把心栈当成家,它能够温暖你;如果你把心栈当成平台,它能成就你。心栈有更多志愿者,一直在幕后默默地365天付出;心栈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天天在上演。心栈不是某一个人的,是大家的,也希望大家都能更多地参与进来。最后大家像每天早晨所做的那样,搭起手来,一起喊“仁爱无限善愿成办”,握起拳头,为彼此加油,为接下来的爱心传递加油。
活动结束后,大家和法师一起合影留念,灿烂的笑容定格在春天的阳光下。直到散场,志愿者还沉浸在刚才一幕幕当中。大家喜悦,有这次机会相聚,收获满怀的感恩;大家惋惜,有那么多优秀的、长期付出的志愿者,肯定有深刻的体悟,他们却把上台的机会留给他人;大家感恩,有机会能在这个平台贡献一份力量,更感恩有缘认识这么多亲如家人的志愿者,相互关怀,一起承担,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