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早春,暖阳明媚地轻抚着北京西郊的凤凰岭。黄白色的山石上,依稀已抽出嫩绿的新芽;水洗过的天空万里无云,洋溢着湛蓝的光——这是一个令人神清气爽的好日子。坐落在山中的龙泉寺一扫平时的宁静,处处欢声——一年一度的“仁爱心栈志愿者感恩答谢会”于2012年3月25日在北京龙泉寺举行,以此感恩师长三宝、感恩志愿者和社会各界善心人士。

 四年,一路走来

“请喝一杯爱心粥!”“仁爱祝您一天好心情!”

 仁爱心栈奉送爱心粥项目如今已俨然成为首都的慈善名片,自2008年心栈项目成立,四年来它踏着坚实的步履向我们一路走来!

 2007年夏,师父提出,我们可以给大众送粥,就像古代施粥一样,还可以做社区服务。在大家的一片惊奇中,林启泰秘书长与首任“粥长”张威开始在京城四处寻找粥铺,历经三个月的找寻,终于在宣武区红莲中里社区找到了

脚点。“粥长”张威感叹到:“想做点好事怎么那么难呢!”

伴随着种种的质疑,凭借着对善知识的信心,因为信仰的力量,最早期的志愿者们想尽了办法让社会感受到仁爱的温暖。志愿者们入户关怀,在社区开展义诊、心理咨询等种种便民服务。创业虽艰辛,但如今回味起来,却是那的值得。

因为坚持,因为相信爱能传递,心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2009年冬,心栈志愿者走向街头,到北京西客站为南来北往的旅客们奉送温暖。如今,西客站奉粥点已成为首都慈善的一张显著名片,将不断发展的北京文化、中国文化传递给全国和世界各地的人们。

2009年“五四”青年节,第二个仁爱心栈落户海淀区清华科技园,把爱带给青年学子们。很快,北京最繁忙的中央商务区也有了免费的早餐,引发了CBD的爱心旋风。

四年来,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报道心栈,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善心人士们关注支持着心栈。2011年,“仁爱”奉送爱心粥项目被列入“北京市政府社会公共服务项目”购买项目,得到了政府的认可与支持。

四个365天,一路走来,爱心粥日日不断,任凭寒来暑往,这背后是志愿者们年年如一日的辛苦付出。可他们为何还要于每年举办“志愿者感恩答谢会”?因为志愿者们在付出,更是在收获。收获就在于每次三十度鞠躬、双手恭敬真诚地为人们奉上一杯杯爱心粥时,收获也在于无数次、数不清的被误解与拒绝中,收获就在于每个寒风烈日下的坚持。不管外界如何反应,他们的心在打开,生命开始被点亮。“饮水思源”,这温暖、清凉的源头从何而来?从师长三宝中来,从实践善行的人们的心中来。

今天,志愿者们怀着感恩的心回到心灵的家园,向师长三宝汇报他们这一年来的心路与成长。

环保大行动,身体力行表感恩

早上9点,大家在大雄宝殿供灯、礼佛,贤然法师为大家开示如何通过奉粥这种方式,来训练自己的心,扩大自己的心量,让它能够利益到所有的人。随后,大家带着各自的劳动工具到栗子园展开环保大行动。包括种菜、填沟、搬木头等,共分成三个小组,一派热火朝天。“以实际行动来报恩。”一位志愿者如是说。这期间,志愿者发现了一个蚂蚁窝,大家问谁会念大悲咒,一位老菩萨就走出来,很庄严的面对蚂蚁们诵大悲咒。大家感受到仁爱之心的力量无穷。朝外心栈的汪师兄,60多岁年纪,拿着锄头挥汗如雨的刨石头,动作敏捷,令人赞叹。清华心栈的梁峰,发着烧依然来参加今天的活动。

像这样的环保活动,心栈每月都定期开展。2011年就举行过“无烟日”捡拾烟头活动、端午节爱护生命绘画活动、后海捡垃圾等多次活动。从身边的举手之劳做起,净化环境,净化自心。

感恩答谢,分享仁爱心路

见行堂内,300多人,座无虚席。下午两点,感恩答谢会正式开始。龙泉寺监院禅兴法师、贤启法师、贤健法师等出席。

仁爱心栈项目负责人王璐致辞:“非常高兴看到在座所有的家人,聚会在龙泉寺这个大家庭中,让我们感到踏实而温暖。今天,基金会仁爱心栈奉送爱心粥项目组,在这里举行一场《饮水思源同感恩》的答谢会。在过去的一年里,心栈志愿者们经受住了艰难的考验,信心和道心日益坚固;一批年轻的志愿者从稚嫩走向成熟,开始承担更大的工作责任;更多的新志愿者受到师父理念的感召和仁爱行动的感染而走上奉献爱心的前台。回首过去,我们为取得的进步感到欣慰,我们的每一个点滴的进步,都离不开师长三宝的慈悲摄受,离不开山上各部门的热情关怀和全力支持。对此,我们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感恩!我们深知,前进的步伐还跟不上师长的脚步,成绩还无法回应师长的殷切期待,我们真诚地祈愿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遵从师长的教诲,老实做人,认真做事,精进努力,作师所喜,把基金会的各项工作扎实做好,踏踏实实地跟随师长,恒守正念,常行大悲,为建立教法的宏大事业添砖加瓦。”
穿着彩色花裙小朋友志愿者飞舞着出场,拉开了感恩答谢会的帷幕。他们像一群飞舞的小蝴蝶,表演了舞蹈《红花朵朵开》。

红莲心栈是最早成立的心栈,迎合北京“创新、感恩、包容、厚德”的城市精神,汇集四方爱心,共同在北京这个大家庭生活、工作、奉粥。红莲心栈志愿者带来的一首《寻找生命中的贵人》,唱出了我们结识生命中的善知识,获得的力量、温暖与智慧。音乐响起,台下很多志愿者眼角泛着泪光。一曲古筝弹奏《归去来兮》,泛出古意与洒脱。

老志愿者李奶奶分享:“奉粥也是修行,还能积资粮,只要会用心在哪里都能修行。能和各种各样的人接触,能发现自己的毛病。从那时起才想去了,坚持到现在。现在我每天早起一小时,拜佛念经,不去锻炼了,在心栈刷锅刷桶奉粥就是锻炼身体了,还能积资粮,一举两得。心情愉快了,身体也比以前好多了。在我刚开始去的时候烦恼很多,因为什么样的人都有,有不排队的,有要了还要的,我就起烦恼了。通过学习广论,知道要把一切众生看成自己的父母,要理解包容怜悯他们,老这么想,就不计较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奉粥了。现在我天天去,身体不舒服时也坚持去,越来越高兴,不去好像缺点什么。现在我明白了不学广论不行,学了就会发现自己的毛病,就有机会改正,我越来越欢喜”。李奶奶朴实的语言说出了我们奉粥的快乐。每天早上的奉粥,为别人带来温暖,更重要的是自己带来快乐,在实践中体会佛学带我们离苦得乐的奥秘,变得更加柔软、包容、幸福。

随后,清华心栈的志愿者们闪亮登场。清华心栈志愿者带来的一曲《三宝》笛曲,带我们进入青山翠岭千年古刹之中。小朋友志愿者们献上《佛陀的眼睛》。孩子们稚嫩的脸和明亮的眼睛,像天使一样舞动,撼动了所有人的心。孩子是我们的明天,孩子们的善心是未来的善心,也是社会的希望。在他们心中种下温暖的种子,在他们将来的人生道路上融化各种苦难,指明前行的方向。“妈妈的眼睛、爸爸的眼睛、佛陀的眼睛……照亮我们的心灵”,佛陀的眼睛,就像父母长者关爱的眼睛,我们对佛法的信任,就要像毫无疑惑的婴儿一样,放心把自己的身命交付给佛菩萨,听佛菩萨的指引,做佛菩萨会做的事,让自己的心清净、成长。

14岁的杨杨是清华心栈周六的负责人,也是今天这场感恩会的主持人之一。她们一家三口都参加奉粥,是名副其实的“吉祥三宝”。她分享中说:“在担当中成长,担当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效率,并且是一种快乐。”“心栈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那里的志愿者非常的阳光,非常的善良。这就是一种拉拔的力量,它可以让你不懈怠。”清华心栈距离高校近,有许多大学生在这里实践善行。清华大学艺术专业的王明青就是仁爱旗帜下的一位。“放下自我,提升自我”是他在奉粥过程中收获的礼物。

朝外心栈是最年轻的心栈,在北京的黄金CBD地区奉粥,对象多为城市中产阶级和白领。朝外心栈的《爱心粥》音乐剧表演将整场感恩会带到了高潮。音乐剧演出了城市的失意青年加入奉粥活动,通过奉献爱心,收获了内心的满足与幸福的故事。从熬粥开始,到奉粥、结行。这个城市中陆光十色的男女老少,匆匆擦肩行过,渴望关怀又害怕关怀,生硬的礼貌、冷漠的距离。我们的志愿者用一声微笑的问候,打开路人封闭的心门。从刚开始的两人到现在每天十几二十人,队伍越来越壮大,有时候去晚了都抢不到奉粥服……很多路人在接收了我们的爱心粥之后,被志愿者们的行为和笑脸所感动,也加入奉献爱心粥和温暖的行列。不断有新的志愿者身体力行的奉粥,这是对“爱心粥”最大的认可和赞扬。

朝外心栈9岁的小志愿者说:“奉粥的人是最美的人,这里的叔叔阿姨和别处的不一样。当我奉粥的时候,不论他们接不接粥,都会说感恩,谢谢你小朋友!”志愿者月铭说:“来心栈奉粥次数多了,渐渐感觉到心栈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凝聚爱的力量。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跟我一样有这样的体会,虽然每次都要挣扎着起大早去奉粥,但是一到了心栈,看到大家开心地交谈,开心地笑,即使那段对话里没有我的台词,即使我就那样旁观着,也会觉得这种幸福,已经被等待了很久。那是一种在嘈杂和充满着竞争与不安全感的外界,永远都感受不到的,无患的满足感。”
学佛是快乐,只有真正的快乐才能策动我们的内心不断向正法靠近。很多人在奉献爱心的同时,自己收获了很多。对着陌生人深深的鞠一个躬,送出一个笑容和一杯热粥,很多志愿者变得能够与陌生人如流的交流,不惧怕大胆奉献爱心,对逆境升起无畏的信念和勇气,对顺境保持一份平和淡然。奉粥本身的魅力,正法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我们。在遇到任何事情,心中有了踏实的家,迷茫彷徨变得越来越短暂,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佛法的加持。朝外心栈的人力负责人周卫军说:“我们的家是三宝,是龙泉寺,今天我们回家了,回家汇报我们的感恩之情。家长给了我们无上的法门,是一个无限的缘起。我们一共奉出了110万杯粥,一杯粥很小,但一滴水可以充满大气。欢迎更多的兄弟加入大家庭。”

分享和节目表演后,心栈志愿者向龙泉寺僧团、龙泉寺12个部组赠送礼物。各个部组代表纷纷送上祝福,其中,文化部的代表说:“非常感恩这次大家的分享,听了大家的分享,内心非常的温暖,也希望自己能够好好地向大家学习,能够我们团结起来,把这个善业造地越来越大,然后让这个社会充满温暖,感恩大家。”研修处的代表说:“特别随喜心栈的义工们能够把佛法融入社会,回报给社会,更加随喜义工们在承担过程中的心灵成长,学修互相促进,越来越好。”学修处的代表说:“在实践中研教,帮助自己和他人,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和提升。代表学佛小组祝福基金会,像今天这样的阳光一样越来越温暖,越来越好。”大寮的代表说:“刚才那些节目中朴实无华的语言,以及幽默可爱的小品,以及其它风格迥异的各种节目都标志着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是什么?是爱,一份无私的大爱,一份慈悲喜舍的大爱。”法会处代表说:“我代表法会处全体义工,感恩心栈一家人,随喜你们的365天的天天善行,随喜随喜。”弘宣部的代表说:“随喜仁爱心栈的成长,小小心栈,大爱相传,希望仁爱慈善的理念汇聚更多爱心,把这种最真最善最美的人文关怀传递更远。”等。

最后,龙泉寺监院禅兴法师为大家开示:

“心栈的志愿者和家属们,还有僧俗的各位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刚才看了我们一年一度的仁爱心栈的这样一个感恩汇报会,我本人也收获了很多。我也很感动,很随喜大家。特别是通过咱们这个汇报会,看到我们各位志愿者,在这一年里,大家内心这种成长,上至年逾古稀的老菩萨,下到非常小的小朋友,大家都能够在这一年的仁爱心栈的奉粥过程中,大家这么努力地去坚持,去成长,去收获,内心非常的随喜。从中呢,也体会到,大家内心中通过承担,实践佛法的这样一种力量,也感受到咱们这个非常难得的师法友清净和合增上的团队的一种很强大的一种善业的凝聚力。同时也看到了咱们仁爱慈善基金会为代表的我们这些佛教徒,大家通过在社会上从事慈善公益事业,让佛教在当今时代展现出来的一种健康的、阳光的、积极向上的这样一种面貌,我非常随喜大家!

每一位同学的分享都是非常真诚的。其实到现在我还能够回忆起,去年冬天,当时也是在同一个场地里,在分享我们前年一年里,大家心栈的奉粥的这样一些心得和体会。我觉得,通过每一位同学的体会,都可以看到,我们在基金会所搭建的这样一个慈善平台里面,大家是能够很认真的在实践佛法,很用心的在提升自己。

其实,看到师父给仁爱慈善基金会这样一个定位:一方面,是扶贫济困,给社会大众这样一个平台;同时,也是我们志愿者本身自己实践善行、净罪集资的这样一个增上环境。我们对社会大众的这样一种关爱,这是我们应该努力去做的。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呢,可能,更加重要的一点,是怎么样提升自己。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自己,培养更多的慈悲心,我想这个可能是更主要的。我们修学佛法,我的粗浅的一点点感受,我觉得就是要把我们对于佛菩萨、对于师长三宝这样一个虔诚的心、恭敬的这颗心,要慢慢地,去把它去转化,慢慢地去转化为对于大众,对于每一个众生,这样一种平等的,慈悲的这样一种心,我觉得这点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对于三宝这样清静的境界,我们去修行、去缘念、去发心,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我们走到社会上,面对我们周围的人,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种种复杂的环境,我们要能够去发心,发这种平等的心,这个是很不容易的,是很高难度的。但是我觉得我们学习佛法、修行,最要修的,其实就是这样一颗心。

刚才通过听大家的汇报,我觉得,大家的这个心都在很认真的去培养,很认真地去增长,很认真地去历练。我觉得大家进步很多,我是非常感恩。同时,我也要向大家学习。看到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做的这么好,也更加策励我作为一个出家人,去历练自己,所应该承担的一种责任和使命。在这样一个时代,佛法是非常衰微的这样一个时候,更加需要我们大家这一群人,大家凝聚起来,一起,通过僧俗配合这样一种模式,来配合师父作住持正法,弘扬佛法这样一个工作。在这个时代,我觉得是尤其的难能可贵。不久前,咱们国家六个部委联合发布了一个《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慈善公益活动》的指导意见。我觉得,我们国家相关的部门能够联合发布这样一个指导意见,这样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代表国家和政府方面,对于宗教界从事慈善活动的一个高度的认可,和一个非常鼓励、支持的这样一个态度。这点,我觉得是非常非常的殊胜。因为,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本身就有很优良的传统,也有非常非常丰富的这样一种资源。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很多因素,长期以来,很多社会上人士对宗教,特别是佛教存在着一些误解、一些偏见,至少是很不了解。我想我们通过仁爱慈善基金会这样一个平台,特别是我们仁爱心栈,把我们的爱心传播出去,就能够树立佛教给社会上一个非常健康、积极、正面这样一个形象。而且把我们的爱心传递出去,我想,这个意义是,功德不可思议,不可限量。所以我想,我们的仁爱心栈就是我们弘扬佛法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阵地、一个堡垒。希望大家能够在每一天的奉粥当中,对镜历练我们作为新时代佛弟子的这样一种责任和使命。不仅是我们自己能够从中实践爱心,积累资粮,而且呢,我觉得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代表的是一个佛弟子,代表的是佛教在当今时代的一种时代的愿望,一种对大家的,对社会的一种责任跟使命。我想呢,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面,我们多多去历练这点,多多实践这点,也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面,我们的这个活动能够做的更好,利益到的人更多,大家从中获得更大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