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顾名思义是“神仙游玩的地方”,自古以来就享有“文献之邦”、“海滨邹鲁”的美誉。福地福人居,仙游的百姓一直都是很有福气的。公益慈善活动现场就证明了这一点。
一、结墨香缘——“亲子读物”区
在鲤中文体广场的东北角是“亲子读物”区,那里整齐地摆放着心灵读物、少儿读物、传统经典、教育人文社科、漫画绘本艺术和人物传记等六大类,共计400多本图书。这些洋溢着墨香的书籍吸引了一百多位小朋友和家长在喧嚣的广场静静地读书。
据负责启明书院的贤顿法师介绍,这次在活动现场设亲子读书区是想给大众提供一个免费阅读的平台,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对于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书院希望通过传统文化国学教育帮助孩子效学古圣先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一个积极阳光的心态。
目前极乐寺国学班设立在启明书院的体系下。书院将通过开办《千字文》、《弟子规》、《孝经》、音乐、手工、书法、劳动等课程来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同时,家长带孩子来到寺院的时候也可以来书院看书。不仅如此,书院也考虑面向社会大众做一些系列活动。如开办书友会、文化沙龙、各类讲座等,为仙游的人文环境建设贡献力量。
这次活动除了设有图书阅读以外,还设有手工制作区。很多感兴趣的孩子和家长都过来尝试用超轻粘土DIY制作各种自己喜欢的小模型,孩子和家长们在一起都玩得很开心。
二、感恩吃素—“素食体验”区
“民以食为天”,光有精神食粮还不够,“德芳居”、“雨花斋”和“六和缘”三家素食店提供的将近3000份素食成为现场的又一焦点,活动一开始广场上就排起了好几个长长的队伍。很多人品尝过素食以后觉得味道不错就又领回去带给家人品尝。
据活动负责人贤幢法师说,素食的营养价值一点不比肉类差,是更健康更环保的饮食结构,在国外早已有科学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并且吃素其实也是一种护生、放生,可以让大家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长养慈悲心。这次活动也是希望能通过免费品尝素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当法师和他们说起希望做一次素食的公益慈善活动时,这三家素食店的老板都非常支持。一致表示,大家应该联起手来共同努力,通过公益慈善活动让大家知道原来素食这么好吃,让更多的人吃素。
三家素食店各有特色。“雨花斋”是一家非盈利机构,他们的摊位前有两块宣传牌:一块是“感恩吃素”,另一块是“轻声细语”,在发放食品时,店员们都是面带笑容、双手奉上,并深深鞠躬。爱心是可以传递的,这个举动也感染了现场领餐的人们,大家都纷纷回馈以微笑,并用双手接过食品。
“雨花斋”是这次活动主食的主要提供者。为了能够足量供应这次活动中的餐食,他们还联系了四家厦门的店铺一起筹划、承担这次活动,在背后默默地护持。除了现场准备的1600份素食外,店里还备了上千份,发心由此可见。
“六和缘”则以各类点心、小笼包、汤类、甜品为主。绿豆汤、银耳汤、花生汤、莲子汤、仙草蜜……都是真材实料,非常用心。老板说,预计这次活动人会很多,所以一定要多做,让来参加活动的人都能有机会品尝上素食。为了如期赶制,老板特地找来不少人帮忙,做出了2000份素食。“德芳居”的素食是限量供应,档次较高。包括素汉堡、素排骨,还有芋头糕,糍耙、各类点心及多种精致菜品,让大家充分体验到了素食盛宴的色香味俱全。
三、布施医药——慈善义诊
佛教经典上说,八福田中第一福田是看病福田。为了给仙游父老乡亲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义诊和施药是必不可少的。这次公益慈善活动在鲤中文体广场的东南角长廊里专门设立了义诊区。从福州、厦门、莆田和仙游等地邀请了内、外、妇、病理、口腔、理疗等15位专科医生进行义诊。这些医生很多是退休老大夫,也曾多次做过义诊,对公益活动都非常支持。除了义诊之外,现场还免费为治疗者提供药品。
据负责维护现场秩序的义工阿凤说:“当天有两百多位群众过来义诊。见到一位老人在得到了义诊医生们的耐心帮助后心情非常激动,含着眼泪给医生们鞠躬表达感谢。希望以后有机会还能举办更大规模的义诊。”
四、慈心环保——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在热闹的活动现场背后有一群人,当大家都开心地享用素食的时候,他们还在默默地维护活动现场的环境卫生,这群人就是极乐寺的慈心环保义工们。据悉,负责当天慈心环保工作的义工共有三四十位。其中有一些还是特意从福州、泉州等地赶来的。
他们组织有序,相互配合,从活动一开始,就出现在现场的每一个角落。从十几岁的孩子,到八十岁的老妈妈,无论男女老少都做得很认真。他们不但对活动场地内部的垃圾进行了收集和分类,而且还对文体广场周边铁栏杆附近摆摊的商贩宣传了环保理念。当活动结束撤场的时候,广场周围的居民们赞叹 “鲤中文体广场比活动开始前还要干净。”
广化寺副监院贤日法师说:“慈心环保最重要的是要传播一种‘从我做起,保护地球’的理念。这个理念不单单是捡捡垃圾,而是让大家有环保意识,从当下入手,从个人入手,有意识地改掉乱扔垃圾的不良习惯。从整体来讲,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包括雾霾、地球回暖……整个世界都与我们每个人有直接的关系。这不是一个国家的项目,而是每个国家的项目,同时也不仅仅是国家工程,而是需要每个人从当下入手,从自己入手来维护整个地球的环境。这样,无形当中也会培养一个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