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4至16日,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志愿者一行10人,前往湖南省邵阳、资兴两地,带动当地加入仁爱助学的190余位志愿者对117名即将受助的小学、初、高中孤困学生进行了走访,并就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交流。

起飞的爱

仁爱助学项目启动于2007年3月;2008年资助了安徽省太湖和绩溪两县的177名学生。之后2008年底,仁爱慈善基金会决定在2009年展开河北省保定市助学活动;2009年2月14、15日,对保定市清苑和顺平走访;2009年8月、12月对保定市涞水、定兴、雄县、高阳、蠡县、博野六县的110名学生进行了走访;2010-2013年多次在河北省保定市各县进行了仁爱助学走访慰问活动。
2013年,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兼助学组组长陈永辉及相关助学同仁投入很大的心力,推动北京助学团队的发展与建设,提升助学团队的凝聚力量。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湖南助学的亮点是推动当地助学志愿者团队的启动, 带动当地志愿者关怀孤困学生,这样无论对志愿者自身还是对学生来说都带来很大的方便。

     此次走访,志愿者兵分两路,其中六名仁爱志愿者前往邵阳,带动当地一百五十余位志愿者,分成23个小组,走访87名孤困学生;四名仁爱志愿者在资兴带动当地四十余位志愿者,分为九个小组,走访30名孤困学生。本次走访以入户和入校两种方式进行。对于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基金会为其提供生活补助。



本次活动得到了卲阳市双清区委蒋区长、双清教育局艾局长、邵阳一心慈善唐会资兴市团委陈书记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湖南省资兴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山川秀美,景色迷人;特别是被誉为“湘南洞庭”的东江湖,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华夏城乡游“青山秀水经典”。古往今来,在资兴这块土地上留下了炎帝神农氏、汉朝名将李广等许多动人的传说,留下了毛泽东、陈毅等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
邵阳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苗、瑶、回、侗4个少数民族,人口均在万人以上,邵阳历史悠久,已发现的古人类聚落遗址出土文物表明,境内先民的活动屯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乾隆年间,邵阳西乡滩头的木刻年画进入全盛时期。

陪伴孩子,提升自我

14日,仁爱志愿者分别在邵阳市华竹小学会议厅和资兴市教育局会议厅,对当地近两百名志愿者进行了培训。此次培训的内容有:仁爱慈善基金会的介绍;行程安排;心态安立;礼仪规范;学唱手语歌曲;讲述蓝丝带的故事等。培训采用体验式培训的方式,让志愿者们组建家庭,亲身角色扮演,让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孩子处境,体会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体会他们的苦乐、成功或失败痛苦的心路历程。同时也是志愿者在真切感受孩子情感之后进行关爱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体验,让孤困学生在得到物质帮助同时,更能得到尊重,这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如果一个人在困境中感受到温暖和鼓励,或许能升起对未来更大的希望和信心,满怀感恩之情,才能造福桑梓,将爱心回报社会,这才是志愿者及捐赠者最大的成功。

通过体验式培训,志愿者体会不用心帮助孩子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让志愿者时时处处找准自身的定位,确定好自己的目标,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让大家了解了仁爱的理念,确立了自身的定位及目标;达成了用爱与鼓励送去温暖,陪伴孩子心灵成长,提升自我的共识。两地志愿者还非常用心地为走访活动做好了物质与心灵的准备。

15日,上午8点30分,资兴志愿者撑着雨伞,风雨交加中,在政府门前吃着自带的早点等待出发,无论多大的困境,也阻挡不住志愿者前进的脚步!志愿者40多人还有资兴和郴州的三位记者一起冒雨走访了30个孩子,有的孩子家里要坐车换大船再换小船;有的孩子家住在山顶上,有的孩子住在半山腰,志愿者在泥泞湿滑的路上,要走十几里山路,爬到山顶。尽管雨一直下着,孩子家长怕志愿者找不到,都出来在很远的路口等着。很多家里有癌症病人,精神病人、糖尿病人。很多孩子都非常懂事,有的家庭虽然家涂四壁但整洁得跟宾馆一样,虽然一路艰难,但是没有人抱怨。每个人内心都收获满满,都有很多的感动。

孩子的命运谁来决定

资兴第六组志愿者幽兰、胡杨树、欧阳,上午9点,从新区出发,迎着风雨向孩子家所在地七里前进!
他们走访的第一个孩子是袁同学。她家住在七里街上,与别人合租住在一间上下两层的土坯房内,室内昏暗,楼梯没有护栏,稍不留神就会一脚踏空。走进房间志愿者看到,袁同学和弟弟正挤在一张很小的床上睡觉,被子很单薄,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她的妈妈正在火炉上熬着中药。袁同学的爸爸早已因公去世,留下一对双胞胎姐弟。姐弟俩全靠身患淋巴癌、又毫无收入的妈妈抚养,日子十分艰难!

她的妈妈一见到志愿者就不停的抹眼泪,诉说着自己的不幸、命运的不公,她唯一的愿望就是乞求上苍给她多活几年,能够将孩子抚养到18岁,长大成人了,再让她离开世界!听着让人心酸。这或许也是袁同学内向、不善交流的根本原因吧!因为她每天听到的就是这些消极、悲观的话语。志愿者的心也揪得很紧,不知道怎么开导她的妈妈,只能是鼓励她坚强、勇敢,把孩子拉扯大.....    走访的第二家是吴同学,这是一个开朗乐观的孩子。尽管父亲精神异常,不能自理,母亲改嫁,不能照顾她,唯一抚养她长大的奶奶也身患绝症,但她依然面带笑容。她微笑着告诉志愿者:她的成绩很好,她希望能在初中毕业时考上师范免费生,长大后好好报答亲人和帮助过她的人。小姑娘的志向,令大家十分感动!临走时,志愿者给她围上仁爱基金会送来的围巾,戴上帽子,同时给她系上了蓝丝带,并对她说:“你一定要开心、快乐,你的开心和快乐就是我们大家的开心和快乐,因为你是我们最重要的人!”随后,志愿者给了她一个有力的拥抱!此时,孩子的眼里闪动的泪花。

15日清晨8:30,邵阳市首批由区教育局机关领导干部和学校行政人员、壹心慈善义工组成的93名志愿者分成23个小组,冒着冬雨走家串户来到高崇山镇、渡头桥镇、云水乡、火车乡和城东乡,将爱心款项和爱心礼物分别送到了87名孤困孩子手中。志愿者们和孩子及家长心贴心交谈,了解孩子生活状况,与他们探讨理想和希望,亲手系上表达爱与感恩的蓝丝带。
走访的孤困学生中,有一对姐弟俩,父亲两年前车祸去世,他们跟着奶奶和妈妈一起生活。在父亲去世以后,晚年丧子的奶奶忍住心中的伤痛,从不在他们面前流露哀伤的情绪,照常劳作,用自己的隐忍来教会他们坚强。中年丧夫的妈妈,没有像别的妈妈那样离开,而是坚强地撑起家庭的重担,就像温暖的太阳。姐姐最崇拜的人是妈妈,家里的任何事妈妈都能解决,妈妈给予了他们更多的温暖。

孩子流泪的诉说,让所有的志愿者都止不住泪流满面,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孩子,能理解体会长辈的坚强和艰辛,感恩家人的教导和付出,这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志愿者讲述蓝丝带的故事时,刚上初一的姐姐泪流满面,她小小的心灵受到了莫大的振动。她也要把爱传出去,去帮助她能帮助的其他人。
两日的走访,让当地志愿者们深受触动,在关爱他人的同时,自身收获到更多心灵的滋养。无论贫穷和富贵,都要好好地活着,当面对困境时,不同的心态,却是不同的结局!无论怎样都要好好地爱他人、爱自己,因为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志愿者由此更加珍惜自己当下的生活。很多志愿者希望让家人及更多的人来参加助学活动!    



助学路上  携手前行

本次的助学活动顺利圆满结束了,但是关爱永远不会结束。在邵阳走访的志愿者中,有一位双清教育局艾局长,在教育局工作十多年,一直在做着帮扶孤困学生的工作。此次结识了仁爱,她非常认同仁爱的理念,艾局长表示:“走访结束后,将重点放在仁爱助学爱心团队的组建工作中,通过发动各单位团委干部、区、乡镇街道办事处志愿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力量,以及社会各界更多人爱心人士的加入建立后续走访团队,共同减轻这些学生的生活重担和心理困惑,一同陪伴他们成长。信息汇总后,后期跟踪定期回访,关注孩子成长与变化是团队帮扶的新课题,各种后续的关怀将持续且多样跟进,如定期走访学生家庭,辅导孩子心理、了解学习生活情况和开展爱心集体活动,努力把爱、快乐、信心和温暖带给孩子们,并向一切关怀这项活动的爱心机构和爱心人士报告工作进展,分享感动和喜悦,让更多的人加入爱心团队,资助并陪伴孩子成长。”

艾局长同时表明自己要以一个普通志愿者的身份全力支持团队的发展和参与孤困学生的关怀活动。不仅如此,艾局长还亲自带动了教育局的干部和教师都参与到这孤困学生走访中来,对本次助学活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与帮助。

仁爱慈善基金会的“关怀为重点的理念”,将成为双清区资助贫困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新起点,与仁爱相连就是与孩子们结下了长远生命的承诺,对孩子的一分牵挂就是一分陪伴,一分陪伴就是一分力量,一分力量就是一分希望!用真心相互帮助和关怀,心相连,手相牵,让关怀和感恩的热忱在彼此真诚的祝福中升华 !感恩湖南助学活动的所有参与者;感恩此次活动中“即使冬雨把自己的衣裤全部打透亲吻肌肤,依然无怨无悔,迈出的步伐依然坚定有力”的志愿者们。让我们携手前行在助学项目的路上,陪伴孩子一路成长,让爱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