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照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龙泉寺方丈学诚大和尚指示,2013年1月26日,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助学项目组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冬季保定孤困学生送温暖活动。以“让爱传递,与你同行”为口号,通过对孤困儿童的走访来凝聚仁爱大朋友志愿者团队。
此次活动历经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先后组织两次志愿者培训,两次赴保定实地踩点,共吸引来自企业、高校、媒体等社会各界人士共98名志愿者参加。此次走访了83户学生家庭,送去了米、面、油、过冬衣物、学生学习用具等各类物资。
志愿者的脚步近了,近了......
6:40准时出发,经过了近5个多小时的车程,中午12点半,载满志愿者的两辆大巴车抵达保定市曲阳宾馆——驻扎地点。
去学校看望孩子
保定市妇联唐主席早早地在宾馆前等候大家。亲自来到大巴车上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她亲切地说:“欢迎大家来到曲阳,曲阳人民非常感谢大家的光 临。我相信你们的到来会让曲阳人民,尤其是曲阳的孩子们在这个冰天雪地里感到温暖,同时大家的心光一定能照亮这些孩子们的心,让他们能更健康地成长。”在 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唐主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两次躬,场面热烈而令人感动。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此次共分18个小组,第一天下午走访曲阳县,第二天上午走访蠡县。刚刚用过午饭,没有休息,仁爱大朋友们就投入到紧张的走访中去了。各小组分别乘坐小面包车驶往入户家庭。
终于是要与孩子们见面了,大部分仁爱大朋友和走访的孩子还没有见过面,志愿者们在车上热火朝天地讨论怎么把内心的爱传递给孩子们。
送礼上门
作为仁爱的一名老志愿者,银明看到过很多家庭贫困的孩子,再次走访看到这些孩子们贫困的家境时,用他的话说已经没有往日的那份激 动。但出乎意料的是,在曲阳走访的最后一个孩子,还是给了他很大的震撼。这个孩子住在一个偏远的村庄,路途崎岖,汽车都难上去,走访的志愿者几次下来推 车,好不容易才到了孩子家里。当看到这个家的第一眼,志愿者们都惊呆了,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家徒四壁”。家中只有父子俩相依为命。虽然有五间 房,但是都空空如也。能看到的家当就是两张床,四床被子,一台电视机,一个炉子。通过邻居了解到,电视是孩子的姑姑在垃圾堆里捡到的,取暖做饭用的煤也是 姑姑给的,被子是村委会给的。第一眼看到父子俩,就感觉得到他们彼此是缺乏交流的,父亲口齿不是很清晰,孩子也不大说话。刚看到孩子的时候,他一直低头不 语,这倒让走访的志愿者感到有些为难了。慢慢地,当志愿者把提前准备好的礼物和志愿者自己的照片送给他时,他才面露喜色。随着交流的深入,孩子表现的越来 越自然,少了些戒备和拘谨。不过,当志愿者去拉他的手时,他还是下意识地缩回去了,可能在他看来自己沾满煤土的手太脏了吧,当发现志愿者丝毫不介意时,他 很快就欢快起来了。志愿者要离开时,他竟有些不舍和留恋。送志愿者到家门口时,志愿者拥抱了他。或许积聚在他心里的感情一时竟不知如何表达,只见他很迅速 地爬到了屋子上面,绕着自家院墙跑了一圈,然后从高高的院墙上跳了下来,又目送志愿者离开。孩子这个瞬间的举动出乎全场人的意料,震撼之余,银明体会到, 或许很少有人能用心地与他交流,倾听他内心的声音,突然间有人这样关怀他,他的激动无以言表,才有了这样独特的一种表达方式。志愿者们的内心里充满了一种 复杂的心情。银明说他内心有一个声音想说:孩子,仁爱大朋友永远陪伴着你,一直!
爱的拥抱
所谓“自助者天助”,这是大朋友梁苗走访归来非常感慨的一句话。梁苗和她的“钻石之家”走访的孩子叫张路。因为张路在学校,所以走访小组没有能 见到她。姑父家的媳妇提起张路,就哭了,说这孩子实在是太苦了……现在她就跟着七十多岁的姑父生活。张路勤奋好学,自立自强,爸爸去世后,隔壁家的大爷、 学校的校长和老师都资助过她。隔壁家的大爷说,张路非常听话,长辈不让做的事她绝不会去做,姑父说她很孝顺,家里的活都会干。同去的司机师傅看到张路的照 片才知道原来志愿者要去看望的张路就是在他家的超市里打零工的女孩。张路趁中午的时间去兼职,这样可换得一顿免费的午饭。了解了张路家境司机师父非常感 慨,立即表态说以后这孩子在学校的三餐他都管了。司机师傅的善举让志愿者感受到爱已悄然传递……
倾听花儿开放的声音
如果说不流泪就是坚强,那么对参加此次走访的志愿者刘老师而言,对坚强又有了另一种诠释。他是一位企业高管,走访的孩子给了他非常大的 触动。刘老师感慨地说:我们能帮这些孩子们的非常有限,但是看到他们这么阳光,学习这么认真,这么懂事坚强,觉得自己还不如这些孩子坚强。刘老师说:“参 加慈善活动是在净化自己,以前觉得没有眼泪好像就是坚强,但也许那并不是真正的坚强,而是冷漠。现在,心灵深处受到触动,马上会怜悯其他的孩子,会产生一 种悲心。悲心的培养,是我参加这次活动最大的收获。以前好像看到很多东西都无所谓的,对那些贫困的孩子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现在有这个悲心就有了爱心。感 谢仁爱慈善基金会给我这个机会。”刘老师家访的一个孩子谈到以后的理想时,向刘老师表达了自己将来有能力也要帮助别人的想法。刘老师说,这个孩子体会到了 爱的传递,他很欣慰,更觉得做这样的慈善活动很有意义,能改变人的心灵。
温暖你的心
我是你的仁爱大朋友
13岁的仁爱“大朋友”慈航。因为爸爸临时有事,就自己一个人跟队来了。“我来主要是探访哥哥姐姐们,是来反省的,对比他们的生活我要 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慈航一脸认真地说。昨天见了7位哥哥姐姐,今天又走访了3户,慈航印象最深的是位叫那敏的姐姐。“她特懂事”慈航说,“她家里比我 想象的困难得多,但她特别爱笑,对人很亲切,她家满墙的奖状,是从幼儿园开始的!”慈航满眼的赞叹。
十三岁的大朋友和十四岁的小姐姐
马腾这位荷兰籍的外国朋友,一个阳光大男孩,因为语言不通,他不能用太多的语言来表达对孩子的爱,但他把关怀都装在了带给孩子的礼品箱里,看到孩子开心,马腾也特别的开心。
荷兰大朋友
我们的爱心不仅传递给了孩子、家长、老师,同时,每个参与的人都成了爱的接力棒。18组的司机师傅两次接电话都特自豪地讲:“我在做慈善呢!”让人听了充满了力量。
可敬的幕后英雄
在这些感人故事的背后,还有一些人在为活动默默地付出。
活动筹备组为了让更多志愿者参与到此次善行中,自2012年11月就开始招募志愿者并对走访的两个县的孤困学生资料进行采集。四五十名 志愿者参与了确认入户走访信息,以及了解孩子和家长的衣物尺码的工作。近百名白领、学生、经理,老师等志愿者参与按照孩子的身高、年龄等配送衣物精致分拣 的工作。
大合影
此外,对筹备组对志愿者细致的关怀,令他们印象深刻。志愿者小波分享到:“我原先安立的是保姆加保安,可是后来却发现自己常常是 被照顾的那个人。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来自专职志愿者的关怀。从我们还在家里没有来到保定的时候,每天早晨一个关怀,每天晚上一个提醒。提醒组长这 一步该提醒组员什么,下一步该提醒组员什么,我觉得自己真的没做什么,因为专职义工都为我们安排好了;饭菜非常的可口,我们这两天我吃得好睡得好;还有一 个细节,今天妇联的一位领导带我们入户的时候,把那个衣物打开,帮孩子试一下衣服合不合适的时候,很惊讶的发现每一个孩子的衣物都非常的合适,包括颜色, 小女孩就是粉色的红色的,大小都非常的合适。我们当时都特别惊叹。因为我从来没见过,所以我非常感谢分拣这些衣物的义工们。可能他们今天并没有来,也没有 看到这些孩子们,但我相信心灵是可以相通的。他们在家就帮我们分拣好这些衣物,就好像彷佛看到这些孩子一样,而且在那些衣物里还有爱心卡,那些爱心卡里还 有一些祝福的话语,感觉特别温暖。我们去月华家里的时候,她妈妈改嫁到别的村了,因为听到我们今天来,特意赶过来想见见我们,她妈妈当时就感动地留下了眼 泪。可能关注大的方面大家都能做得得到,但是关顾小方面就不一定能做的到,专职义工们想得特别的周到,他们在前期用的心血非常的多是为了让大家工作更轻 松,感受更好”。晓波的分享里充满了感恩。
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是爱心会一直传递下去,愿与您相约与仁爱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