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基金会的慈善活动一年多了,这一年里经历了很多,脑海中不断的涌现出一幕幕的画面,冬日的北京,黑夜总是来的特别快,走在繁华的北京街头,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抬头望见明亮的月亮,心里一直督促自己要把这一年的感悟记录下来。

第一次接触到基金会的时候最常听见的一句话是:“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那个时候从以往的学习中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但却不懂得,因为从来没有从修行的角度去理解这句话,那个时候因为帮助别人而内心感觉到快乐而已,那个时候也仅仅是喜欢别人的赞美和肯定而已。

一次和法师一起外出参加书院的活动,法师问我们:我们为什么要做慈善?师父为什么要提供一个平台给我们做慈善?这个问题总是时时在我的脑海中不断的问起?是要获得更多掌声和肯定么?是因为帮助了很多人,让自己觉得很了不起么?法师说基金会的定位是以志愿者成长为核心,究竟做为一名志愿者要成长什么呢?

在不断的体悟和学习中,有了一点点的明白,内心的平和和欢喜越来越多,我执越来越小,贪嗔痴越来越少的时候,才能真正叫成长。

最近一直在看一本美国的历史学家写的书,叫《人类简史》,书中提到在人类原始的采集时代,没有电,没有机器,没有电脑和手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九点醒来,而后外出采摘果实,下午三点多回来,然后就开始八卦和闲聊,每天工作5个小时,不用担心未来,不用房子,车子,票子,也不用担心女朋友找不找得到,也不用考虑是不是要生二胎,所以在原始的采集时代人类比现在更加的幸福。  

因为现代的人,每周工作至少40个小时,甚至更长,每天为明天吃什么考虑,为孩子上中关村一小还是中关村四小担忧,房子够不够大,车子够不够好,女朋友够不够漂亮,每天夜里,拖着疲倦的身躯,回到那个买的或租的房子的时候,糊里糊涂的倒头就睡着了。

所以,《人类简史》的作者也提到人类的发展似乎在朝着一个烦恼越来越炙热的方向前进,人类这样的发展是天堂还是地狱?其实中国传统文化对此也早有解释,在庄子的逍遥游中也写到,在上古的时候,那时候的人,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那个时候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人活着很逍遥和自在也很长寿。佛陀对此也早有解释,因为越来越多的贪嗔痴在侵吞我们每一个的生命,我们之所以感觉到痛苦,是因为我们在追求错误的东西。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做慈善?是要找到我们自我,回顾内心的平和喜乐,如果做慈善越做越烦恼的话,那么就没有真正懂得“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句话。师父为什么要给我们提供一个平台做慈善?我想是因为师父要给信众一个培福修慧,善行实践的平台,在做事中锻炼和成长。

自己特别喜欢《金刚经》说的“微尘众”,多到像微尘一样的众生,在六道轮转,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否?鸠摩罗什大师用了“碎”字,在我眼前的人,亲人、朋友、爱侣、仇怨、宠物;在我眼前的物,房子、车子、电脑、财宝,这些“微尘众”,碎为微尘的众生,流浪生死途中,有时候真的灰飞烟灭吧。

法师说我们做慈善不是追求捐了多少钱,救了多少灾,资助了多少儿童,这只是一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内心成长了多少。在以前工作的时候,领导要求让我每个月要统计,这个月做了多少咨询、办了多少个案子、帮助了多少人,因为只有这些数据才能代表我们工作的效果。听了法师的开示之后,心生疑虑,数字真的不重要么?我们帮助了几千几万人,不多么?价值不大么?为什么不追求这个呢?

金刚经说:是微尘众,宁为多否?甚多,世尊,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佛说微尘众,既非微尘中,是名微尘众。帮助了几千几万人,如恒河沙那么的人,的确很多啊,但如果执着于这个数字,那对我们内心的成长又有什么益处呢?

一次,跟随法师和志愿者给深圳的一个福利院的老人送温暖,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福利院的设施很是先进、各种设备一应俱全,一般来说只有家庭条件不错的人,也就是钱比较多的人才能住进这个福利院吧。看到十多位老人,有三位长年卧床,相一具尸体的躺在床上不能动弹,需要护士每天输液维持生命,我们还看到了“三管”老人,也就是将气管、喉管、尿管切除的人,将塑料管道伸进身体,上身输入营养液,下身自动排出。

我查阅民政部相关数据的时候,说2013年瘫痪在床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在中国超过4000万人,而且每年都是递增,越来越多的人,老年就是这样度过的,我想二十年,三十年后会不会包含你我呢?

"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年幼后除老,中间光景不多时,又有严霜与烦恼,世人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请君细点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草里高低人多少,一年一半无人扫"。

这一年跟随的基金会的脚步,走进了大山、学校、社区、村委会,福利中心、也走进了监狱,看过祖国各地孩子和老人的笑脸,经历各种烦恼和磨练,人事纷扰。这一年我成长了,不在于帮助了多少的众生,做了多少事情,而是让自己的内心更加的平和和踏实,而这些,我想才真正的属于自己的生命,在我离开的那一刻依然可以保持从容和安定吧。

仰望夜空,无数星辰,密密麻麻,大大小小,远远近近,多如恒河沙,漫天无边、无尽、无量,而我也是这无边无量的一分子,如何不负此生?遥望高悬的明月,一轮明月耀天心。

2015年10月30日

北京·海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