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25日)是个暖心的日子,我们一行五人,心里装着热线后勤志愿者们的深深寄托,带着她们包的饺子的余热,和四合仁爱的老师们相约,去松堂临终关怀医院看望一位我们热线的“客人”——王先生。

   他曾经让我们几乎每一位倾听志愿者在值班热线的寂静夜晚不再寂寞,让我们“稚嫩”的心灵得以成长。由于种种因缘,他“终于”住进了医院,因为医院曾经让他彷徨,怕医院毁了自己一辈子,又让他后悔,如果早一点住进医院,也不至于今天。前些天,他终于鼓起勇气进了医院,一所他选择的医院。

   在这之前,已经有很多天都没有接到王先生的电话了,热线志愿者们都很担心,由于长期瘫痪在床,怕他身体再发生什么变故。后来了解到,由于住进医院的关系,不能每天给我们打电话了。因为之前很多次电话里,王先生一直希望热线的志愿者们去看望他,去关怀他。在张英的发心带动下,我们几个也发心一起去见一下这位久违的“客人”。不过心里悬着一根弦,因为从前些天一位去他家看望的志愿者反馈的结果知道他的情况不容乐观。

大中午的却堵车严重,走哪里都堵,我们就祈求佛菩萨加持,可能因为我们的那颗悬着的心,资粮不够,本来一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用了两个半小时才到。在医生和护士的带领下,我们见到了这位久违的“客人”。眼睛看到他的那一刻,我的那颗悬着的心放下了,因为想到了师父和法师开示的接线原则——“倾听,陪伴和鼓励”,想到了听闻轨理,努力让自己的心缘到王先生此刻的心情。

王先生看到我,很期待地把他那骨瘦如柴的手伸了出来,我也很自然地握紧了那只手。和接线时不同的是,我们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我可以用眼睛去让他感受到我们的真心,可以用我的手去温暖他的心


无论他在诉说什么,都真真切切的是他当时最想说的,我要去怀着感恩的心去感受他此刻的心情,是他让我有境练心,是他成全了我们的发心,是他让我了解到人生还有这样的苦难。其实我们真的帮不了他什么,能做的就是让他感受到我们的心,感受到我们这群人一直忆念着他。

相聚终有离别,我不知道还能做什么,真心希望他能更好,下次再去的时候,记得给他买一份饺子。

最后,感恩四川的夫妻护工,很辛苦很慈悲地服侍王先生!

感恩医生护士的辛苦付出,在背负各种压力下医病护理!

感恩佛陀,感恩师父,感恩三宝,让我们有心灵提升的这次机会!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