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作为此次活动的负责人,也是仁爱助学项目的负责人邓雪娇一夜未睡,整理2011年要资助的新生资料;负责后勤的刘军工作到凌晨一点多,细化每一个环节所需要的物资;负责制作此次孝德之星优秀事迹短片的钟莹和负责前行每日报道的曹爱萍都已是连续三天奋战到凌晨近两点。今天早上七点,所有人员碰头并用早饭,总协调顾问郑荣珍说“你们都是懒得睡觉啊!”。所有人听罢笑成一团,仁爱人的确有用不完的干劲。今天仁爱的秘书长林启泰也到达了仁爱在太湖的住地。秘书长的到来让所有的工作人员更“懒得睡觉”了!
采访组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到太湖县小池镇寻访两位孝德之星殷婉玲和方函。寻访的工作从下午两点开始,太湖县教育局查科长为仁爱记者做全程的向导。今天要访问的两位孝德之星都住在小池镇。小池镇距离太湖县城仅有半小时的车程。
2011仁爱孝德之星殷婉玲和她的妈妈
仁爱记者钟莹、曹爱萍先到殷婉玲现在所就读的省重点高中太湖一中,随后随她一起来到了她原就读的晋熙镇刘羊初级中学。婉玲的弟弟现在也在这所初中读书,并且弟弟的班主任就是曾经当了婉玲三年班主任的黄老师。黄老师对婉玲赞赏有佳,仁爱记者在学校的公告榜上看到婉玲的名字还张贴在光荣榜上。婉玲回到刘羊中学像回到家一样高兴,她对这里的一切都非常熟悉,连守护门口的大爷她都会打招呼,趁着采访的间隙她还去看望了几位老师,说很想念他们。婉玲是个活泼可爱很讨人喜欢的孩子。记者跟随婉玲和弟弟来到了她的家。
婉玲的母亲在2004年查出咽喉结了肿瘤,那时婉玲才上小学三年级。母亲做了切除手术后留下了很多病,曾一度不能发声不能进食,小小年纪的婉玲用各种方法逗母亲开心,并让年小的弟弟一直陪在母亲身边让母亲感受到儿女的温暖,她则料理家务并更加勤奋的读书,一心要用优异的成绩来宽慰母亲。她的父亲在2006年又意外地发生了车祸,这对于这个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就是遇到这样的变故,婉玲依然很乐观,她会跟老师诉说心里的苦楚,会更加热心地帮助同学。婉玲告诉仁爱记者,她的理想是将来做一名律师,因为律师可以伸张正义,帮助更多的人解决困难。最后,婉玲和妈妈一起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
2011仁爱孝德之星方函和她的爷爷
另一位孝德之星方函,在小池镇新华小学读六年级。方函两岁的时候,父亲病逝,母亲改嫁。她一直跟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前几年,为养家糊口,爷爷借钱买了台碾米机,不料又出了车祸撞死了人,家里为了赔偿几乎倾家荡产。小方函的家在山深处,房子掩映在树林里。如果没有查科长和新华小学校长的陪同,如果没有方函亲自带路,仁爱的记者是很难找到方函家的。院子里堆满了刚刚收割的豆子,院子里有一条狗像是也充满了苦难,屋里很暗,极为老式的木门发出咯咯的响声,猪圈里的猪饿了一直叫。
贫寒的家境
古老的门,黑黑的屋
充满苦难的狗狗
记者到方函家的时候,爷爷正背着豆子回来,爷爷性情很开朗,喜欢笑,笑起来很有阳光的温暖。方函虽然年纪很小,但她非常懂事,周末她都会挑着柴蓝上山砍柴,肩膀因扛柴红肿,她都总是怪自己平时干活太少。乡人时常会看到方函拉着装满各种谷物的板车,爷爷在后面推车的情景。这位今年才年仅12岁的小姑娘,肩上挑起的却是命运的重担。
方函的班主任吴老师说,小方函在学校是个“小老师”,年年都是班长,每周的班会都是她组织召开,班规也是她召集全班同学商量制定,记者看到班上的黑板报也是方函主动组织同学们做的,从不用吴老师交代她都会主动去做。吴老师说方函是她的好帮手。记者问小方函长大了最想干什么,有什么样的愿望?她说,长大了最想当老师,像吴老师那样。最大的愿望是希望能一直和爷爷奶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回头望着在树林中安静默默的小方函,仁爱记者的心中唯有无限的祝福和深深的敬佩!
长大了,我要做老师!
筹备组今天的工作主要是去合肥接从北京本部托运来的物资。早上八点出发一直到下午四点才回到仁爱在太湖的住地。负责运输今天物资的是陈永辉和杜文雄,他们说非常感谢太湖当地的志愿者童剑飞和他的朋友。童剑飞因为有事不能来做向导,他就特别请了他的朋友,一位太湖当地的家具店老板前来帮助仁爱运输物资。童剑飞说,仁爱和别的做好事的不一样,他们不图名是真正想帮助这里的孩子,他非常愿意来帮忙,每年仁爱来太湖,不管他多忙,只要有需要他都来。
仁爱人深知,不管仁爱人有多么强的干劲,如果没有当地教育部门的支持,如果没有像童剑飞这样热心的当地志愿者,仁爱是远不能在这里这样持续地做到三年,而且越做越好的!所以,仁爱人真诚地感恩这里的乡人,感恩这里的领导,感恩你们为仁爱人和广大的志愿者提供了实践善行的机会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