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保定孤儿助学走访活动纪实
今年除夕,小凯娜没有看上春节晚会,家里那台老式电视机已经坏了好几个月了。元宵节刚刚过去,屋子里却已看不见丝毫过年的痕迹,神案上供的还是几个黑硬的月饼。2月14日,是城里人叫做“情人节”的日子,凯娜家里来了几位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的义工,他们带来了新年的礼物,一位“仁爱姐姐”还热情地和她一起爬上炕,把红色的窗花贴到墙上。当午后的阳光照在窗花上,那面时常掉渣的土墙竟瞬时有了光彩。
2009年2月14、15日两天,为践行“资助为起点,关怀为重点”的助学宗旨, 仁爱基金会派出38名义工,到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清苑县的25个孤困学生家庭走访,了解他们真实的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为随后开展的助学活动摸底打基础。
图1:她们不仅长得像姐妹,今后也是互帮互助的亲姐妹
沉重的一句话
虽然义工出发前都接受了一次全面的培训,培训中还模拟了家访的各种场景,大家手里也发了一本走访手册,但是看着手中的学生资料,这些“仁爱哥哥”和“仁爱姐姐”心里都有些没底。资料上对于这些孩子的描述,除了他们的姓名、年龄、年级外,只有一句介绍,不是“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与某某亲戚生活”就是“父母双亡,随某某亲戚生活”,话是最简短不过了,但是谁也不知道背后会有多少的沉重。
“咱们就是去看一个远方的亲戚,串串门,拉拉家常,没什么好紧张的。”随着目的地的临近,一路欢歌笑语的义工们突然有些沉默,一位老义工轻松地说了这么一句,大家似乎又松了一口气,重新开始唱起仁爱之歌“我愿意把爱全部给你——”……
“请大家把‘蓝丝带’系在名牌正下方,互相帮忙整理下仪容,然后我们到车下排队进宾馆。”因为堵车,比预期时间晚了一个小时到达顺平县城,原定的午休时间被取消,午饭也改成了面条。面卤有些咸,但是上一盆面就被“消灭”一盆,大家都希望赶快吃完,早点出发。
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印记
当地妇联对这次活动非常重视,特意为每条家访路线都安排了专车,还安排了学校老师、当地干部陪同,为这次走访之旅提供了很多的便利。
送一瓶油、一包糖给孩子的家人,和孩子一起贴窗花、挂灯笼,聊天、拥抱、传递“蓝丝带”,这是每个小组需要做的事情,但是推开每一家的门,每一个小组看见的都是不同的情景,听到的都是不同的故事,资料上那句简短相似的介绍开始变成一个个真实、立体的人和事。
在每一个孩子的家里都能发现一个因家境而烙下的独特印记:有的家门是由荆棘的树枝做成的,有的家里有几扇窗户是纸糊的,有的家里连一个烧水壶都没有,有的家里一进去就是病人屎尿的味道。义工们都观察到共同的一点——孩子都说自己不冷,但是他们的小手,却都冻得像紫萝卜一样,乌紫而粗糙。
在这些可以看到的印记外,义工们更多关注的是那些刻在孩子心里的烙印。在相似的家境背后,这些孩子却有着不同的表现。有的孩子志向远大,立志要改变现状;有的孩子有发自内心的快乐和自信,还总是对义工说“加油”;有的孩子内向自卑,始终不愿意说话;有的孩子看起来外向、活泼,但却始终回避谈论有关同学的话题,隐隐透着几分忧郁;有的孩子懂事坚强,小小年纪就担起全家的担子,每天来回六里路给妹妹做饭吃;有的孩子亲情淡漠,对生病的母亲避而远之,对照顾自己的哥哥诸多抱怨。
在当地政府、乡里乡亲和亲戚的帮助下,这些孩子的吃穿用等基本生活要求还是能够得到保障。虽然有一些孩子在艰苦的环境下仍然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但是大多数孩子的内心都隐藏着孤独、失落的情绪,有的孩子表现明显,很多孩子却是在强行压制这种情绪,给人一种“双重性格”的印象。无论外在表现如何,义工们都能够感觉到这种情绪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了阴影,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这种阴影很可能会越变越大,造成不可收拾的负面影响。
“他们更需要的是心灵关怀!”在走访之后,很多义工都发出这样的心声。
图2:有大哥哥陪伴了
我们是一家人
一位来自日本的仁爱志愿者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他此行的目的就是想给孩子们鼓励,并寻找创作的灵感。他走访到一个女孩子家,陪着她一起帖窗花、还装作很不懂的样子让孩子为他介绍农具。女孩子越来越有自信,开朗地为这位大哥哥做起了小小讲解员。
随后,这位志愿者哥哥拿起吉他,让女孩子说一句最想说的话。小女孩低着头,沉默了一会儿,坚定地说了一句:“我相信奇迹的一天”。接着,大哥哥伴着吉他徐徐地将小女孩心头的话弹唱了出来,宁静的旋律伴着阳光静静地洒在这个平凡的农家小院。愿这歌声能够给予小女孩最大的鼓励!尽管国籍不同,尽管所学各异,但是这份真切的关爱让我们成了彼此支持的一家人。
走访虽然短短的两天时间,可自大家相聚之日起,这份暖暖的爱意也将志愿者们融为一家人。刚上车坐定后,仁爱志愿者就亲切地告诉大家药品的取用、随行队医、行程的安排等。每到一地,都会有安排好的餐饮和住宿,随时提供所需物品。志愿者一一向大家介绍自己此行的心愿,同座位的也互相按摩肩膀,一起唱着“你真的很不错!”,从北京到保定一路欢歌笑语。一位纳通公司的员工说:“原本彼此有些生疏,没想到这么快就融合起来了。”
当志愿者结束了一天的走访,临睡前,一张“晚安”的祝福卡已经悄悄躺在干净整洁的床单上。卡上写着:“现在分分秒秒的付出,就是未来点点滴滴的收获”,这一声细致的叮咛让人困意顿消。藉着这张温馨的卡片,忆起今天所给予孩子的关怀,思及未来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陪伴,志愿者的嘴角也扬起了微微的笑意。床头还摆着一个洗好的苹果和一袋面包,以做夜宵。
心中有爱,天下一家。这个38人的团队所行之处,不仅得到了妇联等政府的帮助,也收到了社会的鼓励。当志愿者在河北清苑用餐时,饭店的老板得知这是来救助孤儿的慈善组织后,即刻慷慨解囊买了两个西瓜,叮嘱切好后,亲自送给志愿者们,并再三表达感恩。
图3:窗前的窗花映出一片天空
在这争夺名利的世间,人们倍感辛苦。职位,你有我就不能有;工资,你涨我就不能涨。竞争性、排他性的痛苦正在暗暗地吞噬着我们的幸福。而善良,没有界限,可以互相激荡,能够彼此分享。爱,越给予拥有的就越多,这是每个人都可以珍藏的幸福,愿我们在对孩子的关爱中一同找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