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是大学教授,一位是艺术家,住在大垃圾箱改装的小房屋中,这不仅意味着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也代表着这一种新的设计理念。


大学教授


美国著名儿童节目芝麻街中有一个名叫奥斯卡的木偶角色,这个有点古灵精怪的木偶喜欢藏入一个大垃圾筒里孤独地生活。有趣的是,美国奥斯汀市的一名大学教授也卖掉了自己的东西,搬进一个由大垃圾箱改装的小房间中居住,他自称“垃圾箱教授”,希望以此来强调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舒适与重要性。


杰夫·威尔逊是德克萨斯休斯敦-蒂洛森大学的环境科学副教授,目前住在奥斯汀市中心一个3平方米的垃圾箱中,狭小的居住空间里只配备了很少的家具,威尔逊的计划是再用一年的时间,将这个大箱子改造成一座小巧的可持续住宅。

其实这些都是威尔逊的大学教学课程的一部分,被称作“垃圾箱计划”,由威尔逊和学生们亲自实践。该计划规定,在一年的实施过程中,大箱子里每天都要有人住,威尔逊和他的学生们会轮流在其中过夜,甚至社区成员偶尔也会参与其中。威尔逊谈到自己的计划时说:“我们希望围绕可持续发展的议题上课,包括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方面的教学,然而亲自以低成本生活,比起你仅仅讲完一门环境科学课程,会有更广泛的听众。”

威尔逊将计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要完成,主要是保证基本的生活。威尔逊和学生们从附近的湖中过滤水,在睡袋中休息,使用简易设施冲洗。接下来,第二阶段被称作“普通的美国人住宅”,团队会为小空间里配备一些平常的家用电器。威尔逊将第三阶段叫做“超级大箱子”,多种新型节能设施将被应用到大箱子里。

威尔逊说:“大垃圾箱会完全被改造一新,它将装设太阳能电池板,弹出式窗口,甚至会有低量冲水生态厕所,所有的都是最新技术。”

在整个计划中,学生们会全程帮助威尔逊监视小住宅的能量消耗、用水以及废物排放,并且定期到湖中取水,在邻近花园中自己种菜,这样可以减少碳排放。

几年前,威尔逊就在网络上以每样1美元的价格卖掉了原来住所中的绝大部分物品,只留下少数生活必需品,包括一个背包和一些衣服。威尔森的女友克拉拉回忆起他们相识的时候,威尔逊正在准备大垃圾箱计划,她笑着说:“你们知道,目前还没有如何与住在大垃圾箱中的家伙约会的自助指南吧,我已经见识了,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威尔逊表示,现在美国新建住宅的平均面积为230平方米,这座大垃圾箱的面积大约是其1%,而能否以美国住宅平均能源以及用水消耗量的1%维持日常生活,也正是他想要研究的问题。


艺术家 内藏乾坤一应俱全


坐落于纽约布鲁克林区的这个翻新垃圾箱,外形与普通的绿色大垃圾箱没什么两样,但内藏乾坤。

克勒恩邀请记者到小屋内“一游”。推开两截门,首先能看到一个迷你酒吧,储存有威士忌和伏特加。屋内以红黑色系为主,辟出一小块区域充当客厅,在那里铺设坐垫,可供人坐下休息,亦可充当睡床,最多可睡下两人。屋内有桌椅、洗手间,还有一个配备了微波炉、单眼煤气炉、小烤箱的小型厨房,可以做些简单的料理。作为补充,他在箱外安装了煤气烧烤炉。

克勒恩在屋顶安置了容积约27升的水箱,以供他随时饮用、洗手和洗菜做饭。小屋的盥洗设备与城市污水管道系统相连。

略显遗憾的是,因空间有限,克勒恩只能把淋浴喷头安装到室外,露天冲凉。


三千美元拥有移动住宅


克勒恩现年42岁,来自加利福尼亚州,每次到纽约就住进这处改装的小屋。

为增加小屋的活动空间,他把垃圾箱盖改为伸缩式屋顶,安装窄窄的窗户,还在垃圾箱底部加装车轮,增加小屋的灵活性,以便他随时更换居住地点。

法新社18日援引克勒恩的话报道:“在大街上,如果箱盖都盖上,而你事先对它一无所知,你就会认为那是个垃圾箱。”

垃圾箱变蜗居的全部费用约为3000美元,其中包括购买垃圾箱的1000美元,以及“内装修”和保温材料费约2000美元。而这只相当于纽约曼哈顿区一间“蜗居”一个月的租金。


“房子越大麻烦事越多”


克勒恩萌生出不少改造房屋的奇思妙想。他先前曾把标准尺寸的集装箱改造成住房,还曾利用冰箱门、废木料、卡车的玻璃纤维前盖等废弃物品,帮流浪汉打造了一个轮子上的“垃圾之家”。

谈起改造大型垃圾箱,他说:“我买了一个大型垃圾箱,初看有点粗糙,然后我开始行动,想着‘加个大理石厨房台面吧,再加个硬木地板。让它变得豪华宜居,把居家用品都放进去’。”

瑞安·米切尔开设网站“微小生活”thetinylife.com,专门介绍世界各地的“蜗居”。他如此评价垃圾箱房:“看看他(克勒恩)的改造方案,那真是个整洁的家……有越来越多的建筑师,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住在‘蜗居’里。”

在克勒恩看来,“房子越大,麻烦事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