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关怀,是一个心的旅程。
每位进入病房的志愿者都需要六颗心:感恩心、平等心、尊敬心、恒常心、陪伴心、补位心。
感恩心
我陪伴病患,为什么我还要去感恩病患呢?
这是因为,
是我自己要去陪伴,而不是病患要求我去陪伴。是我有这个需求,而对方接纳和允许了我的需求。而且,在这份接纳和允许之后,
他还会把他人生中的光辉和灿烂、他的成就和经验,全部无偿的告诉我,这是一份多么厚重的礼物!他让我在健康的时候了解疾病和死亡,
以自己已经羸弱的生命来支持我的生命,给我上了一堂生死教育课程,这是一笔多么珍贵的财富!所以,我要感恩。
平等心
现在躺在病床上的,是未来的我;而我,曾经是他健康的过去。所以,去陪伴,不是站在一个高高的位置,认为“我健康,你有病,我告诉你怎么做。”不是!在病房,最不应该说的话是:“你要坚强,你不要哭了”“没事的,你会好的”!想一想:自己躺在病床上时,是不是能坚强?平常得个感冒都可能会身心不安。癌症晚期的病患整天躺在病床上,死神就在前方,让他坚强,其实非常残酷,也很无力,而且会引起他的反感。进病房前,一定要放空自己,保持一颗平等心。病患比健康人更敏感,能知道你是将心比心,还是高高在上。
尊敬心
病患躺在病房,苍老、虚弱,失去了很多能力,但绝对不要因为这样,就不经许可去摸病患的头,搂抱或摇晃他,这些动作都是对病患的不敬重,对任何病患都是禁忌。病患是落地的天使,他们曾经的辉煌也许我们永远都不能赶超,他们现在承受病痛的勇气,也是值得我们学习与敬重的。天使虽然不能飞了,但一样是可爱可敬的。
恒常心
陪伴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唯有恒常坚持,才会融入彼此的生命中,才能分享彼此的生命。一些志愿者刚刚参加时,都是热情满满:
“我一定要把我所有的心和爱给他!”这种沸腾的热情非常好,但是,沸腾的事物往往不能持久。而老人,只要你能够坚持来看他,
就会把你当成亲人。
陪伴心
陪伴心是恒常心的保障。不要觉得自己“好高尚、好伟大”,也不要为自己设定太高目标。否则,一旦目标没有达成,可能会非常失落和气馁。因为,实际情况常常不是预期的样子。
例如,有时到病房时,遇到病患正在休息;或病患今天情绪非常不好,不接受陪伴;或病患已经昏迷状态了……志愿者绝不能希望病患怎么样,尤其是肿瘤晚期病患,病情变化通常是很快的。要接受病患所有的状态,不定目标、没有期许,只是陪伴,也就是说:我在那里。有时,到了病房,不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有的病患很孤独,想倾诉,那就听他说。还有一些病患,根本无法用语言交流,此时,如果病患和医生都同意,可以静静地握着他的手,什么也不用说,就静静地坐在他身边。当然,如果病患明确摇头,不愿意,也不要勉强而为,尊重他的此刻。志愿者要保持平和、安详的状态,我去了,我的心在那里,就够了。以这种方式陪伴,内心没有负担,平静地去,平静地回。
补位心
参与生命陪伴,与医院是合作、互动、补位的关系,首要的,就是尊重医院的规定与要求。安宁疗护的体系里有灵性关怀的部分,
也有些志愿者本身有宗教信仰,但是,进入病房做安宁疗护的时候,除非病患有明确的要求,既不要谈宗教,也不要谈信仰,把自己的宗教情怀化作一份陪伴与服务的心。配合医院,他们在做什么?我可以做什么?尊重、补位。
愿老者不孤,愿患者不苦,愿临终者平安,愿生者得安慰。
愿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助亿万国人皆得善终!
徐北 | 口述
***| 整理
知行合一 | 校对
Aurelie | 美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