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西藏行记
--启明书院西藏回访笔记

/刘芳宁

 

藏区风貌(一)

藏区风貌(小村庄)

藏区风貌(二)

藏区风貌(三)

藏区风貌(四)

藏区风貌(五)

藏区风貌(六)

 

 经过五个多小时的飞行,我们一行回访”仁爱慈善基金会启明书院“的志愿者,来到了这个令很多人神往的地方--西藏。有人比喻她是一位仙女,美丽又神秘。

 

 走出航站楼,碧蓝的天,洁白的云,灼热的阳光,以及独特的藏族服饰,都让来自内地的我们忍不住惊叹。

 

 行程紧凑,用过午餐我们便驱车前往山南地区的扎塘寺。天很蓝、云很白,风沙也很大。一路陪伴我们的,还有土生土长的西藏志愿者洛桑老师,一直在给我们做介绍。

 

 拉萨的海拔只有3600多米,在西藏算比较低的地区,因此,物产相对西藏其他地区要丰富一些。洛桑老师指着窗外说,你们看这里会有一些草,牧民把羊放出来,领头羊就会带着羊群来吃草。到了晚上,牧民再把羊群赶回家,很省心。

 

 下午到了扎塘寺,大家都津津有味地听住持介绍扎塘寺以及藏传佛教,我却起身捂着嘴向厕所跑了出去,大家的神情一下子紧张了起来。有几个声音纷纷在后面大喊:不要跑!

 

 有人喊:“不会是高原反应了吧?”(高原反应是人体急进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病理性反应,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


 我说:“好像是。”

 

 旁边有人说:“到高原4-6个小时,会显现,时间刚好对得上。快吸氧!”

 

 靳姐、香姐一起把我从厕所扶到车上,带上吸氧面罩,打开氧气瓶。看着我苍白的脸色,紧闭的双眼,短短几分钟就被汗水浸湿的衣服,大家除了担心,就是对高原反应的恐慌。

 

 随后几天的行程,主要在3600-4000米的海拔,同行的志愿者们也开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小张和小王由于来到拉萨没有缓冲,从机场直接就乘车前往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反应最为强烈,夜里头疼得难以入眠,每日晨起都会流鼻血,路上多次停下来呕吐,甚至一度小王的脸都紫了。对于骤然上升的海拔以及三天驾驶2300公里的高强度工作,他只能依靠吃药和吸氧。靳老师的高原反应伴随着她的整个西藏之行,头疼,晚上经常无法入眠,终于入眠,又在深夜疼醒。

 

 而随之而来的记忆力减退更是让人头疼的事情,每天整理行装的时间大大增加,偶尔还会有丢东西的情况。志愿者们只好将重要的物品列一个清单,每次出发都将清单拿出来核对一遍。

 

 就在这样的身体状态下,大家相互鼓励,相互协助,按计划来到了日喀则拉孜镇中心小学进行回访工作。这里的海拔已经超过4000米,与途中翻越一座海拔5000多米的山峰相比,目前的头晕耳鸣对于志愿者们来说都是小菜一碟了。

 

 在日喀则拉孜镇,志愿者心里关心的是窗外的世界。一片片凸山,青草和湖泊再也没见到,没有牧民,也没有羊群,山里偶尔会有一片梯田。从司机那里得知,当地的作物非常好辨认。绿色的是土豆,黄色的是青稞,别无他物,连拉萨的土特产藏鸡蛋这里也是没有的。其余食品,都是需要引进。由于海拔升高,植被减少,空气中的氧气更为稀少,昼夜温差巨大,早晚穿上秋衣依然不足以御寒,而中午的烈日下,只穿一件单衣就足够了。

 

 在这样离奇的温差下,加上大家早出晚归,志愿者们更难适应当地环境了。这时,我又有了感冒的迹象,当天晚上,感冒冲剂,消炎药,高原药,甚至连我自己也不清楚是什么效果的药,一股脑全都吃了下去。第二天早晨,奇迹发生了,除了流鼻涕之外,所有的感冒症状全都没有了。志愿者们士气大振,第二天奔赴本次西藏回访之行的最后一站——阿里地区雄巴乡书院。

 

 到达阿里地区,走出机舱门的一瞬间,冷风先跟自己打了个招呼,远处的雪山,近处的沙漠,让心有丝胆怯。书院院长从乡里借来最好的车来接我们。

 

 虽然一路都是车窗紧闭,但是衣服和箱子上还是落了厚厚的一层沙。不知道是因为海拔再次升高、周围太冷、空气干到只能用嘴呼吸还是因为想到书院,夜里在县城住下来后却再次难眠。


 第二天一早,迎着寒风,我们再次上路了。司机是个典型的康巴汉子,在无边的荒漠中,他伴着车内的藏族音乐,唱得无比的豪迈,与窗外的景色相得益彰。


 一路上窗外偶尔闪过两三个修路工人,心中不由一颤。看样子他们不是藏民,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做重体力活,一定对身体的透支更大吧?


 绕过一座又一座的山,也不知道在哪一个转弯处,在我们视野中赫然出现几处房屋,让人安慰的是,我们此次所要回访的中心小学便是其中看起来还不错的那所。更让人安慰的是,虽然当地环境恶劣、物产匮乏,但是由于政府帮扶,学生的饮食营养得到了保障。但当看见孩子干裂的小脸,破旧的球鞋时,参与回访的志愿者们的心不由得揪在了一起。短短20分钟,学校大门上的条幅便被大风撕裂,这样的环境,如何保护我们的孩子?


 在回程的飞机上,志愿者们共同度过了这个属于书院的中秋节。回访西藏启明书院的思考,也紧随我们回到了首都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