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前夕,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仁爱启明书院根据各自的情况,对留守儿童和老人开展关爱活动,有送米面油的,也有一起搞活动的,很是热闹。6月18日,广东省河源市安源社区仁爱启明书院热闹非凡,与社区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包粽子,放电影……,以庆祝端午节和父亲节的到来。书院为孩子和老人们送上礼物,并致以家人的问候和节日的祝福。
中午刚过的河源,烈日炎炎,暑气很重。不到下午3点,志愿者们陆续来到书院,为下午的活动做准备。3点刚过,安源社区的老人们纷纷来到启明书院,炎热的天气并未阻挡他们的热情,书院很快就坐满了老人和孩子,充满了欢声笑语。
安置好老人和孩子,仁爱志愿者们在厨房内紧张忙碌起来,洗好的糯米混入一些佐料,便开始了热闹的包粽子环节。老人们纷纷离座来到厨房,加入包粽子活动中。辛劳了一辈子们的老人们,做起活来手脚麻利,技术熟练。一个个的粽子,在他们手里几下就一个。还不够熟练的志愿者赶紧请教,老人们热心指导,场面温馨暖人。大家围在桌子边一边包粽子,一边聊家常。对于老人们来说,难得找到这么多认真的听众,而志愿者们也借此机会了解老人们的生活近况。
在书院内,孩子们则安静地观看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这是启明书院启动的“仁爱放映”活动所选定的第一部影片。“仁爱放映”是2015年暑期,仁爱为留守儿童和老人们提供影片放映,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开展的一项活动。为保证此项活动顺利举行,仁爱专门设立了自己的“音像库”,精心挑选了一系列内容健康、具有文化内涵的电影、电视和动画片。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十分感人的电影。故事发生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音乐家克莱门特到了一间外号叫“塘低”的男子寄宿学校当助理教师。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学校的校长只顾自己的前途,残暴高压。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他重新创作音乐作品,组织合唱团,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影片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随着故事的展开,孩子们与主人公一起悲伤、一起欢乐,并被电影中最后成功举办的演唱会深深感动。一些家长也一起观看了这部电影,期待他们能明白,教育孩子并不能只靠批评,而要根据孩子的个性鼓励并支持他们做好自己擅长做的事,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为人处世心态。
当电影放映结束后,志愿者为老人与孩子们送上了绿豆沙粽子。为了老人和孩子们能够早点享用粽子,志愿者们在厨房内四个灶头开足火力煮粽子,加上厨房通风设施不完备,每个从厨房出来的志愿者都像来自桑拿房一般,浑身都湿透了,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心情。看到老人和孩子开心的样子,志愿者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活动中,志愿者还安排了与孩子们互动环境,既有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内涵,也有益智的脑筋急转弯等。有的孩子则还沉浸在刚刚结束放映的电影中,跟志愿者讨论《放牛班的春天》,分享自己的感受。有的孩子还急切的问下一部电影的放映时间,看来“仁爱放映”还是比较受欢迎的活动呢!
这是一个难忘的端午佳节,仁爱志愿者永远与留守儿童和老人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