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仁爱助学项目中,志愿者们对本地区的负责人取名为“县长”。但此“县长”非彼县长,这个身份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和付出。

  王峰是一名老志愿者了,从蒲公英到仁爱,他一直都在默默地做着。志愿者需要做些什么,助学需要做些什么,对他而言完全是驾轻就熟的。然而,直到有那么一天,他有了“县长”这个新身份,他发现自己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同时也收获了很多不一样的体验。

  4月18日是涞水走访的正日子,是王峰“新官上任”的第一遭。但其实在整个前行的准备中他就开始体会到了当“县长”的滋味。用他的话来说,我们早已经开篇了。


  首先遭遇的就是“县长”们的千古难题——志愿者分组。他说,没有做组织工作之前,并没有把分组当作难事。毕竟志愿者们都很有集体意识,也明白分组出行的目的是为了孩子,而非朋友郊游。因而与曾经一起走访过的分到一起那是重聚,与新志愿者分到一组那就是新的缘分。但是世间事是无常的,志愿者们也有不可抗的因素在报名后无法参与,或者是临时需要,又有新的志愿者需要加入。这些都让王峰的组织工作受到很大的影响。他说这次涞水助学的分组名单来来回回调整过多次,到第四版发布的时候,以为是终结版了,哪知仍旧不是。这其实给自己和志愿者都带来了不少麻烦,毕竟分组名单发出去之后,志愿者们都会很积极地建立自己的小组微信群,进行前行的沟通交流。王峰坦言,一再地修改分组名单让志愿者们产生了混乱的感觉,这其实是自己应该下次改进的,以后再做,会更加干净利落!


  的确,志愿者是在行动中开始的,作为一名需要承担更多的志愿者工作的负责人来说,边做边学也是一个过程。除了分组这种具体的事务外,王峰对于“县长”感受更强烈的地方还在于角色的重新定位。他说,以前做志愿者的时候,尽管也做过张厚宏的助手,但都是一个个具体的事情摆在面前,着手做就好了。可是做了“县长”,当团队开完会把工作分下去后,他突然发现自己没啥可做的了。尽管手上没活了,但是他心里却装得满满的,晚上都睡不着觉,总是担心出问题。问他这是为啥呢?他说心里着急啊,团队合作就需要信任自己的伙伴,自己不能插手,那在不插手和把事情做好之间还需要调试自己的角色和位置。

  面对需要“县长”解决的新问题,王峰却说自己并没有特别焦虑。他说,不论是老志愿者还是新志愿者都在支持自己——老“县长”们与自己交流经验,时刻准备着补位帮忙;新志愿者们与自己摸索前进,前期的各种工作都积极响应。“团队力量很强大,我不担心”这是王峰在访谈过程中不断说道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