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团队帮助指导,每参加一次心栈集体活动,都会有新的收获。本次,先分享老汪的心路历程及同组成员的一些观念。

十月三十日, 原前天,凤娇问我周日要不要陪她参加活动,与保护动物有关。不知为什么,我就应了,甚至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活动,直到今天上午。

从北京的最东边,穿越半个北京,来到奥体中心,对我来说是长途跋涉。八号线还很不配合的停运了。但这都不算什么,最悲剧的是,居然还碰上了马拉松,于是乎路障重重。终于在把整个奥体中心走遍了之后,我来到了位于奥体公园北边的科技馆旁边的桥的西南角。才感受到取经路上多磨难啊。

虽然迟到了一个小时,但是我到达时活动也才刚刚开始。凤娇说:就好像在等着我一样。但大家已经开始了,所以我并没有参加进去,只是站在人群之外,而正是这样一个时间,一个地点,一个契机,使我得以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这件事。于是我观察到这是一个佛教的放生活动。当时,我以为我会为自己的到来而后悔。

放生活动我以前也围观过的。那是公园里不大的一池湖水。东边有人放,西边就有人捞,再运回东边卖。东边的人排成一队,走成一圈,念经,许愿,挂念的是自己的功德(否则为什么不考虑小鱼即将被捞的命运),西边的人站成一排,等在岸边,撒网,捕鱼,惦记的是自己的财路(我以为正是因为有人买,有人放,才会有人在一旁捞)。只有那些鱼,要么活在被放被捞再被放的轮回中,要么死在被放被捞再被放的轮回中。我在这里并不是说拯救生命是不对的,即使是为了自己的私心做善事也是令人感动的,毕竟结果都是好的。但我不得不说,有时宗教和善心,还有那些生命,被人利用了。

但,今天,似乎不太一样。这里环境没有公园那么清幽,四处都是路人;这里排场也没有那么大,二十几个人紧密的站在一起,但并不刻板;这里的诵经声也并不洪亮,大家或朗读或背诵,隐约的经文与周遭的嬉闹对比出了静谧,肃立的人群在来往的路人中显得有点隔绝。但是很自然,自然而非做作。诵经完毕,大家把鱼送回到了水中。当得知今天有4500条鱼回到水中时,有人微笑,有人欢呼。我毫不擅长了解人的感情,但我能感受到每个人的快乐。

在这些小鱼中,我看到了泥鳅。我听说烹饪泥鳅有一种很残忍的方式。残忍的东西在这里不赘述也罢。但这小生命却引起了我对杀生的一些想法。我曾以为有些生命养来就是供人吃的。如果我们不养它,它都不会存在,所以它们应该是人类的所有物。但是转念一想,养殖也许比猎杀都不如。如果说猎杀还像狼吃羊一样符合自然法则,那么养殖就是对自然,对生命的亵渎。因为生命不该是被占有的,也没有生命是天生就该被吃的。(这只是我的一点想法)。

接下来,我们就像普通秋游一样,聊天,野炊。在旁人看来,这可能更想一个大家族的聚会。有长有幼,有男有女。并没有什么佛教信仰的讨论,只是相互关心着生活,工作,甚至细致入微到要不要喝点热水,风大有没有觉得冷。大家做游戏,开玩笑,各种人,开朗的,内敛的,张扬的,平凡的聚在一起,向家人一样熟识。然而事实上,有些人,包括我,在两个小时之前完全是路人。能让我意识到我正坐在善男信女之中的是大家双手合什的动作,以及师兄师姐的称谓。原来佛教徒,并不是活在清规戒律中的,而是带着信仰融入现代社会中的。
最后,大家把来的途中遇到的一只死去的猫埋葬在一棵树下。不以善小而不为。善,体现在细微中。

今天是我的一次体验,体验到了另一种生活方式。以往我对佛教的认识仅来自于旅游时参观的寺庙,还有《西游记》。而这次近距离的接触,改变了一些我的看法。我曾觉得佛教有些过度宣传,可能是国内宗教中比较会“推销”自己的,当然之前我也写道不排除有人利用了宗教和善心。但还有很多 人在发自内心的做着善事。宣传是为了传播善良,和爱心。而且信众也并不是很出世,他们也是普通人,只不过他们会超度一只小猫,会轻柔的送走一只飞虫。也许这才是信仰,不仅在宗教仪式中,还在生活中,更在心中。

老汪与孙三清,王克友赴中关村实践集体环保——垃圾大扫荡。到达目的地时,大部分人员早已分散不知在什么地方。于是,他们三人信步由缰地来到一处植被草坪,在石砌的花池内,先是以为是一临时垃圾储存处,仔细一看,方知被人当作废弃物的收容所了,其数量种类之多,面积之大,让人不能想象。在主要干道,路边有如此不和谐场景,那绝对与海淀中关村之名不相匹配,如此现状及易招致负面极坏影响。何况,环境卫生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那些随意丢弃垃圾者,是否对此常识公德也不懂呢?老汪真的不想去收拾看了就恶心的东西。由于量大,就借口袋子装不下,一走了之。没想到,有位摄影人(基金会志愿者),听说这边有活干,赶紧招呼那边的大部队,紧接着,这位仁兄与孙王二位进到池里,埋头干了起来。至今汪叔想起就觉着脸红。

环卫是环境与卫生的简称,它与健康有直接关系,是心与境的交融互换。善恶存于物质形态(环境)应是不言而喻。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令人心旷神怡的境界、景象,也会有让人看了生厌的现象、物质,对此,我们都应有所印象体验。那么,重要的是,如何不生二心呢?恰在此时,短信铃响,不妨摘录如下“用所有的时间,经历,专注深入地去认识自心,从而消除我们的心与外在的人事物。外在种种境界的距离,围墙,藩篱,障碍,隔阂。有隔阂

有障碍,你对外境认识就不清楚。有一个方面的障碍,这个障碍就会影响到我们整个心的思维体系。所以我们需要慈悲心去对待一切,要用智慧对待一切。
用慈悲心对待一切,我们就不会说这人无理,那人胡闹,就不会有别人一大堆缺点问题”

这段开示使老汪此刻纠结的心舒展开来,如饮甘泉。是的,有了慈悲心,我们与外在的一切就能够理解、接纳、包容及鼓励。环卫与环保,是一样的内涵。其中,卫生有二重意,一者是洁净打扫,二者有保持捍卫,生生不息健康快乐的良性循环之意。事实上,健康快乐与否,源自个体,受自体善恶心念的支配,它也左右人的福禄寿。而环境则反映了每个人的心境,大至地球,小至居室,它们是生命品质在该时该处的某种表现或现象吧?如老汪遇境想躲,不能理解,接纳的思想动态。在从垃圾丢放的死角看,当时失意,施为者在该时该处的心态,在行为发生时,难道他们(包括老汪)无视人伦与客观现象此消彼长(苦乐)的规律?如此行为最终损害的是自己,恶性循环是人苦上加苦吗?其实每个人心中都存有善念,有时只是一个不良的习惯。

“仁爱心栈”有见于此,为我们搭建了走向健康,走向快乐的平台。这个平台比学校,教授更胜一筹(一是从源头用功,二是实践出真知),经由这些平台,使我每位参与者对苦乐的由来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较短时间内坚定了此信念,并打算发散扩充到一切与自己行为,思想有关的表现中去,善乐,恶苦将成为今后的指南。我们的目标是做人、做事,用心要正,真挚、热情,如是行持,情绪就不会波动,烦恼会逐步减少,健康快乐也就成为自然而然。
公益,应该是人生活的一部分,不然,怎么体验“人人享有慈善,仁爱触手可及”呢?如此,您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