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6月23日讯 近日,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大和尚接受中国网采访。


中国网:    

您对习近平主席:“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从宗教角度来看,您如何理解?

学诚大和尚:  

文化是文明的核心要素。文明的复兴与重塑源自于文化的自信、自觉和自强,而这些都需要立足于对原有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儒释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以其对自然社会、人类的敏锐洞察和深刻领悟凝聚为中华文明的高超智慧,涵养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是当代文化软实力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如何站在整个世界的高度去谋求人类的福祉,追求人类文化的兴盛和繁荣?具有五千多年深厚文明底蕴和丰厚文化积淀的中国文明最有可能完成这一使命。中华文化自身的特质和诚意,决定了它不会冲击、消解乃至侵蚀其他文化的价值观;恰恰相反,中华文化会在努力展示自己文明中所具有的不朽智慧的同时,欣赏和尊重其他文化,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因此,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发展与弘扬,能够提升民族的自信心与凝聚力,同时古老的东方文明所蕴含的包容与和谐的智慧,也能够成为解决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一个新的契机,对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在儒、释、道三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组成部分之中,佛教以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慈悲济世的宗教情怀为中国文化理念和价值观提供了信仰支撑和心灵关怀,使中国文化的特征更加突显,更加深入人心。可以说,佛教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复兴的重要载体。


中国网:    

南朝梁代三大士之一的傅大士倡导儒释道三教合一,您认为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对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学诚大和尚:    

历史上,儒释道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就开始了,至今已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实际上,三教合一的思想在儒释道三家中都有生动的体现,尤其是在宋代以后,极大地促进了儒释道三教的互相吸纳、互相融合、互相补充。比如,道教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就把三教合一作为创教的明确宗旨。宋代理学广泛吸收佛教和道教的心性本体论、宇宙生成论等理论,在儒家基本教义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与创新,形成了新儒学。中国儒释道的融合,比起人类文明史上其他宗教文化的交流都要来得深刻和普及,其最可贵之处,是三教都能够以真诚、谦下的态度彼此学习,共同为中国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福祉作出自己的贡献。这在其他文明对话中几乎是闻所未闻的。    当今时代,西方文明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日益凸显,很多人也在反思西方现代化的发展趋向。与以主客二元、理性至上和功利主义为特征的西方文化相对应,中华文化崇尚和谐共处的理念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中华文化的优秀特质不仅可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动力源泉和精神资源,同时也可为当今世界如何超越不同宗教在终极信仰上的差异并达致多元宗教和谐共处提供重要思想资源和现实启示。


中国网:    

在互联网时代,寺院僧侣是怎样与时俱进的?

学诚大和尚:    

互联网的普及也就是短短十几二十年间的事情,但是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现在世界上哪里发生一点点小事情,就会影响到全球,真的成了“地球村”。而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让人们变得越来越忙,一天到晚都被各种信息所包围。社会变化很快,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内心的困惑也越来越多。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佛教的僧侣一方面秉持着佛教传统的精神和教理教义修行用功,完善现代的僧团管理制度以保证清净持戒、安心办道,另一方面也在努力探索服务社会利益众生的新途径,希望把佛教慈悲、平等、圆融的智慧,用适应现代社会的方式传递出去,帮助众生找到对治烦恼的方法。现在很多寺庙举办禅修班或夏令营等活动,广泛接引社会大众亲身体验寺庙的生活和文化,让人们在参与和体验中回归传统精神,舒缓压力,提升心灵。也有很多寺庙积极开展公益慈善事业,凝聚了大批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到慈善行动中来,传递佛教的正能量。也有很多出家的法师借助博客、微博、网站等多媒体手段弘扬佛教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乃至与西方文明开展交流对话。这些都体现了当代中国出家人的责任和担当。


中国网:    

在您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任期内,您对中国佛教事业有何打算和计划?

学诚大和尚:    

我觉得主要有三个方面,我在中佛协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闭幕时的讲话里也有谈到。首先,佛教自身建设是佛教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在当今时代,中国佛教事业要获得长足的发展,除了继续加强佛教自身信仰建设、道风建设、人才建设、教制建设、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六个建设”之外,还必须处理好佛教基本教义和现代科技文明、戒律清规与现代管理制度、出家僧众与在家信众、建设寺院与服务社会、国内发展与国际传播这“五个关系”。第二,中国佛教应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优秀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思想智慧。我们也将进一步鼓励佛教界广大弟子大力开展公益慈善事业,从佛教的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给社会大众带来利益,并将大力弘扬中国佛教优秀传统文化,使其惠及更多的社会民众,让佛教的正能量释放到社会上。第三,中国佛教应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创造条件让中国佛教走向世界。以后会进一步加大佛教培养人才的力度。尤其是中国佛教要走出国门,要让我们的人才,不仅懂佛教要能够懂外语,还要能够懂不同语境的文化,以及它的文化背景。未来也将结合“一带一路”的建设,继续同世界上更多国家和地区进行更广泛深入的交流,让更多国际友人听到中国佛教的“好声音”,为化解世界性危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佛教的思想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