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科技园仁爱心栈在五·四青年节这个属于青年人的节日里开始了第一天的奉粥活动,参加奉粥的是仁爱基金会的老前辈们,还有一群北大清华的学生志愿者。九十年前风雨飘摇的动荡年代里,北大清华的学子们火烧赵家楼,为国家安危万民福祉而奋起疾呼。九十年后天安门前红旗冉冉升起,当今的青年人依旧带着一种入世情怀,传递一份爱,这份爱始自仁爱心栈,心心相传。 “人人享有慈善,仁爱触手可及”这是仁爱心栈的栈训,继宣武区红莲社区的心栈之后,仁爱心栈在清华科技园天厨妙香素餐厅外面的一方空地上落户,让更多的人享有慈善,触及仁爱。

        

粥车既出,条桌一摆,分工布阵,热火开张!已经记不起第一杯粥送给了哪一位过客,因为每个人都只有一个想法,送出手上的一杯粥,给科技园内的白领带去一份五谷之香,送上一天的快乐吉祥。每一个奉粥小组都有一位组长,由“仁爱”的老前辈们担纲,在奉粥开始前,他们会为学生志愿者演示如何奉粥,如何面带微笑送上祝福,如何传递“仁爱”的理念。每一位义工首先要做的便是满怀爱和喜悦的笑,奉粥者自己做到喜乐仁爱,才能将这份爱传递给喝粥人。

        

奉粥、爱心是如一的,但是志愿者们面对的众生却是百态的,“欢迎大家品尝免费爱心粥!祝您一天好心情!”志愿者们捧着一份爱心,托着温热的香粥,向每一位过路人奉粥。有人应声而来,有人热情道谢,也有人漠视前行。粥车前有热心人开始打听仁爱基金会的活动,有人在知晓“仁爱”理念后大为赞赏,盛赞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尚在传承;有人在听到我们一年365天,天天免费奉粥时,断然称“不可能,我就不信你们大冬天的可以出来?!”褒奖者有之,质疑者有之,然而对于志愿者们来说,这是无碍的,因为心中有爱,哪怕有质疑的声音,只要我们是坚定的,是充满爱和喜悦的,那么仁爱会感动这些过往的人,并经由他们继续传递。

王璐老师被大家称为“面子超大”的奉粥人,因为只要她捧出去的粥绝没有端回来的道理,虽然,路人会回绝说不要,但是真诚的她总是会说,“来,带上一杯吧!”那种感觉,就像是给临行的朋友带上一包家里的特产一般的温馨,让人没有拒绝的理由。北大耕读社的志宇在一旁困惑地求教,“他们说不要了,还给他们有必要吗?”王老师则抽空面授机宜,“有许多人不是不想要,而是不好意思要,如果是你,你可能也会觉得不好意思,因为是第一天,大家还要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志宇依此践行,连连称是。对于这些北大清华的学生来说,这也是他们的课堂,他们学会如何去把爱送出去,让受者心安理得地接受,不带有亏欠感地继续去和他人分享一份爱。

        

“喝一杯爱心粥就是传递着一份爱!”这是志愿者们对路人常说的一句话,让大家吃上早餐,健康生活自然是“仁爱”的立意之一,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送出一份爱心,而最为重要的是让这份爱在一个写字楼,在一个社区,在这个社会传递,流动。相信每一个喝粥的人,都会在美味入口之后,留得清香在心头,那是爱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