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月4日,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以北京大学等高等学校的青年学生为先导,逐渐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要力量、有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场空前广泛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群众运动,唤醒了“东亚睡狮”,张显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伟大力量。

九十年之后的同一天,对“仁爱”来说,也是个不平凡的日子,“仁爱心栈”清华分站在这一天开始奉粥了。奉粥的地点恰好选择在五四运动的起点——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边上,这既是历史的巧合,也是“仁爱”人的精心安排。

早晨6点钟,我拉起酣睡中的儿子,一起向“心栈”赶去。一路上儿子哈欠连连,嘴里不停的说:困死了。

粥站设在母校的旁边,离自己当年做论文的实验室不足500米。自从毕业后,虽然偶尔回来,但那是带着一份悠闲,一份回忆,一份苦去甘来的甜美。读书时,我和师弟师妹们常常要熬到深夜,或早晨很早来到实验室。有时,

我顶着晨曦来到实验室时,常常有师弟师妹们倒在实验室的某个地方酣睡,不用说,又是一个通宵。

来到“天厨妙香”素食餐馆——爱心粥的制作地,一位老人走过来,微笑着告诉我们:今天这里有奉粥,你们听听这经声。是呀!很远就听到颂经的声音,在这里听到这种天籁之音,心灵为之轻灵。

“天厨妙香”的门口,赫然有两块“仁爱”的牌子展现在面前,像故知,像朋友,更像亲人在您的耳畔轻轻地说:“为了您的健康,请勿空腹上班;为了您爱的人和爱您的人,请喝免费早餐粥。”如春风拂面,一天的好心情真的从“仁爱”开始。

走进厨房,扑鼻而来的是粥的香味儿,原来志愿者王璐带领义工已熬好“八宝粥”。 义工们清晨起床,4点半开始熬粥。看到这些毫无倦意的义工们,儿子似乎瞌睡全无,频频按动快门,记下了这感人的瞬间。

大家穿上新添置的橘红色的奉粥服,带上厨师帽,把事先处理好的红枣加入粥里。白糖没有加入,而是另外装好,如有需要,临时再加,免得有不适合吃甜食的人无法喝粥……一切井然有序,周到入微。

一位义工带来早点,带着慈悲与仁爱的“爱心粥”入口,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也许是马上开始新的任务了,大家有点兴奋,难以止语。那位口中吃早点的义工,让儿子赶紧给他拍照,记录这难得的瞬间。

这时陆续有北大耕读社、清华国学社的学子们来到“天厨妙香”,准备参加奉粥。看着“仁爱”队伍中白发苍苍的老者,看着这么多“天之骄子”,看着洋溢着微笑的义工们,似乎觉得,先前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奉粥活动准备就绪之时,林秘书长来给大家加油鼓劲儿。他并未像大家期待的那样,来段开场白,而是伸出自己的手,在场的义工们默契的把一双双手伸出来,压在一起,互相鼓励。大阳已升起,天气格外晴朗,一切似乎都是好兆头。

奉粥活动分头进行,一组负责在马路边上奉粥,一组把盛好的粥送到附近写字楼中,为那些值班,早到的工作人员送粥。是呀,在清晨,奉上一碗“爱心粥”并非撼天动地的大事情,但这点滴间的善举,却可以让善良的种子随着这谷物的芬芳传遍世间。

看到陆续有人来到粥站前,看到义工们的微笑与热情,喝上一碗“爱心粥”,相信仁爱的理念已悄悄开始沁入他们的心中。

辛勤耕耘的园丁们,莘莘学子们,来去匆匆的上班族,仍然在实验室中忙碌的学弟学妹们……,当你们路过仁爱心栈时,请留步,喝一碗香甜的“爱心粥”,也期待你们在工作之余,走入“仁爱”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