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助学之路不知不觉已走过六个春秋,这里不仅是孤困孩子们温暖的牵挂,也是志愿者们的心灵家园,我们相依相伴,从内心升起相互搀扶的力量。随着爱心的播撒,更多善的力量汇聚而来,如何守护、提升志愿者的心力呢?由此萌生了成立助学培训讲师团的念头,逐步成长为志愿者的志愿者,互相陪伴,共同成长。
12月7日-8日,自各行各业的学员们舍掉周末休息的时间来参加首期培训。两天时间里,大家一起体验素拓游戏、模拟走访情景、分享助学案例,并在老师指导下尝试独立带动。在熟悉助学活动的流程的同时,用心体会每一个环节的内涵,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心中有爱才能传递温暖阳光。
“相见欢”是陌生的彼此之间建立情感连接的第一步。大家分别介绍自己的外号或小名、爱好、优点等等。志愿者维维说:我的昵称是蓝葵花,蓝色是天空和大海的颜色,代表包容;葵花向阳,代表对于目标的不懈的追随。秋云姐说:朋友们都叫我知心姐姐,谁家遇到困难烦恼,我都愿意尽我所能;我喜欢唱歌,每天一首,没有听众也可以唱给自己听,孩子们叫我青春辣妈。还有大眼睛、太阳花、东仔、老多余、小飞侠、独行侠许许多多的故事。。。也许我们将不记得彼此的名字,但会记得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故事;也许生命里好久没有人称呼自己小名或者昵称了,而那可能是我们最希望听到的声音;也许生活中我的潜能还没有挖掘、才能还没有施展,而细心的同伴此刻已经记在心里。这就是小小的相见欢的意义。
“让爱传递”素拓游戏是仁爱助学的传统体验项目。志愿者蒙上双眼,在同行的陪伴下,走一段熟悉而又陌生的路,静下来感受自心、感受脚下每一步、感受身边的同伴、感知周围的世界。文馨老师说:当我们失去眼睛,看不清前面的路时,会恐惧未知;而失去父母的孤困孩子,当他们缺失一部分资源时,也会有担忧和迷茫。小华说:当我蒙着眼下台阶时,我的同伴担心我摔倒而挡在我前面,让我很感动。小飞侠说:牵着同伴就是牵着一份责任,我会留心头上的树枝会不会划着他,脚下的坎他能否跨过去,原来走路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小的游戏让我们去感知孩子的处境心理,体会到哪怕微小的给予也可以带来无限的力量,明白生命有了爱和责任会更精彩。这就是“让爱传递”的意义。
“走访情景模拟”通过三人一组,分别模拟孩子、志愿者、旁观者,来分析孩子的心理、志愿者的心理,解决走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不是每一个孤困孩子都预想的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当孩子沉默不回应时,当孩子并不优秀不爱学习时,当孩子抱怨现在的生活时,志愿者该如何用心?曾然老师分享说:先接纳现有的一切、说真实看到的情况、肯定一切可以肯定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再来谈改变。比如孩子抱怨种地累时,可以柔声对他说:“孩子,我觉得你好了不起,不仅能种好地,又能帮忙做家务还不耽误学习,你真的很不错。”尽管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事情本身,然而抱怨可能因此转化为自我肯定。我们爱孩子,不是要把他改造成我们设想的样子,而是尊重他以他的样子出现和以他的方式活着;我们爱孩子,不是替代孩子成长或者成为他的拐棍,而是陪伴、同行。这就是“资助为起点,关怀为重点”的意义。
全程体验了志愿者培训流程后,每位学员抽取其中一个环节,尝试着独立带动。文馨老师结合每位讲师的特点给予指导帮助。比如说话卡壳了,脑子突然空白了,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任何的呈现都是可以接受的。重要的不是灌输内容,而是我们怀着怎样的心,想要传递什么样的情感和信息。针对大家说话气短,无力,急促的问题,文馨老师教大家腹式呼吸技巧。也许现在的我们经验不足,也许我们还有拘谨,这都没有关系,有一份力就出一份力, 接纳现在的自己,在做事中成长。
两天的培训快乐而温暖,如东仔所说:一个人走得快,一个团体走得远,愿与团队一直走下去,一起传递爱。学员们分享了各自感受,说出改善当下行为的计划,让培训的成果当下落实。现在培训讲师们是一粒粒仁爱的种子,将慢慢成长一棵棵大树,彼此的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