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志愿服务我们应该换一种角度更现实、更理性的看待。志愿服务不完全是完美的,没有缺陷的,一帆风顺的。正如所有美好的事物一样,志愿服务的旅途也将会是曲折的、富于挑战性的。

一、志愿服务可能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方法

(1)志愿者面临的挑战

没时间(志愿服务与本职工作相冲突),家人、朋友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反

对)、与组织的理念、价值观不一致,得不到组织的支持、心理排斥(如对服务

对象)、没有成就感、无力感、专业水平不够、人际关系问题、厌烦、权益得不

到保障。

(2)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挑战:

志愿者本人对志愿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志愿者与志愿服务岗位不匹配(或需

要重新匹配)、不认同/不了解机构组织的愿景使命目标价值观、个人的观念、

情绪、习惯、志愿者专业水平不够、志愿者工作方法不当、服务对象的观念、情

绪、习惯、机构管理制度不完善、社会对志愿服务认识不足。

2.挑战的来源与性质

每个人在从事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都可能会面临或这或那的挑战。

挑战的来源:

(1)来自志愿者自身的挑战:

如本职工作太忙没时间,健康状况不允许,心理排斥,专业水平不够等。

(2)来自机构的挑战:

如机构对志愿者的角色定位不清,志愿者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对志愿者的支持等。

(3)来自服务对象的挑战:

如服务对象认为你“别有用心”,不接受你的服务,或对你造成身体的、心理的威胁等。

(4) 来自社会大环境的挑战:如社会对志愿者的认同不够,法律制度不完善等。很多挑战看起来像是来自志愿者之外的,其实如果追根求源,大部分的挑战来自我们自己——所谓“一切的根源都在自己”,这句话我们不能说完全正确,但确实有它的道理,同时也提醒我们,遇到困难或挑战需要多从自身找原因,要主动承担责任。

挑战的性质:

(1)障碍性挑战

(2)发展性挑战

实施上,有些障碍是我们能逾越的,而有些是不能逾越的。但你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的时候,放弃也许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面对现实,理性选择”。

3.应对挑战的方法 

志愿服务挑战的几种参考方法:

(1)知己知彼,合理匹配  志愿服务作为一种阶段性的、非职业的工作,需要我们做出理性的选择。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人们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因而每一阶段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也不一样。决定是否进入一个机构做志愿者前,首先你要充分的了解自己,现阶段“我”人生的中心是什么,“我”的目标、价值观、从事志愿服务的需求,“我”预期的收获是什么„„等有个全面的了解。同时,请一定花点时间充分了解机构各方面的情况,包括:机构的使命、目标,服务领域,价值观,机构文化,你具体要从事的志愿服务岗位,服务对象,机构对你的要求,你在机构可能的发展机会等。如果你感到犹豫不决,不妨在对志愿服务进行利弊分析,志愿服务利弊分析表的得分也许能对你最后做出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2)主动沟通和寻求帮助

国内的志愿服务发展历史也就短短的10 来年时间,也就是说国内尤其是本土的NGO还相当稚嫩,各方面的能力(包括志愿者管理能力,项目设计与管理能力等)还有待大幅度提升。面对这种状况,如果志愿者对机构管理体系、管理者的能力等期望值较高,而期望又得不到满足的话,就会产生挫败感和失望情绪。志愿者要加强主人翁精神,主动积极地与机构进行沟通,表达你的感受、意见与建议,同时在需要支持、遭遇挑战的时候主动得向机构相关人员寻求帮助,这既能促进本人更好的从事志愿服务,又是在帮助机构提升管理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3)加强专业的学习

做志愿者,并不是光有爱心和激情就可以做好的,不同的志愿服务岗位需要有不同的专业水平。例如做心理咨询志愿者需要有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做艾滋病预防与宣传志愿者需要掌握艾滋病相关的医学知识,做农村发展志愿者需要了解当地的民风民情、参与式工作方法等等。同时,一些基本技能如电脑办公软件的使用、待人接物的礼仪、沟通技能等,都是应该掌握的。正因如此,志愿服务要求大家不断学习提升基本技能和专业水平。 

(4)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主要是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能力。

身为志愿者,除了本职工作之外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所以有全职工作的志愿者的普遍特点就是时间不够用,如果不能有效的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势必导致顾此失彼,身心疲惫。另外,志愿者来自各个领域,有着不同的生活阅历、背景和价值观,这样的一群人一起合作,势必会存在价值观、理念、工作方法的不一致,也难免会存在冲突。在这种状况下,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才能以愉快的心情和饱满的精神投入志愿服务。 

二、如何做一个快乐的志愿者 

1.积极心态的力量 

1) 心态的重要性

2) 培养积极的心态  任何通常意义上的消极、负面的事物后面都有积极、正性的一面,我们需为事物的变化、改善、发展有信心,将这种信心付诸行动,并持之以恒,必然会看到事物实实在在的变化、改善、发展,这就是我们通常说到的良性循环。如果说,改变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存在一个无形的循环的话,积极的心态是启动这个循环的源头。 

2.成全别人,陶冶自己-----助人自助

传统的观念认为,做志愿服务只是单方面的奉献,其实任何形式的志愿服务对志愿者本人来说都是有收获的。一方面指的是任何志愿服务都应该是有收获的——当然不是指物质层面,另一方面强调志愿工作对自己的收益,共同成长。 

3.保持平常心,降低期望值

志愿者都是平常人,有平常人的需求、生理和心理承受极限等等,做志愿者只是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尽一份社会责任,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过高要求自己,更不要刻意追求“崇高”“伟大”的光环效应。另外,志愿者付出了热情、爱心、精力,总希望能有好的效果,但很多时候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结果未必尽如人意,我们就会有挫败感,感到失望,甚至放弃。这时候,一方面我们需要降低期望值,另一方面我们要相信改变是渐进的,是需要有过程的。 

4.来得高兴,去得释然

作为组织的管理者对志愿者的加入和离去要同样抱着包容和接纳的态度。作为志愿者本人更不要有“做志愿者很光彩,不做志愿者没面子”的想法,做到“来得高兴,去得轻松”——等时机合适了,我还会来做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