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慈善新闻网北京5月7日电 “说得好,不代表真的好,只有真正去走一圈,到实地去看看,才能切实明白‘好’的概念。”日前,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关爱基金携手北京达理公益基金会共同举办“情系孤残儿童·医疗爱心救助”善款捐助仪式的现场,关爱基金秘书长翟珈熠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在翟珈熠看来,关爱基金才刚刚成立一年有余,现在说什么都太早,听其言,不如观其行。

在此次捐赠仪式现场,关爱基金向北京达理公益基金会捐赠善款人民币2132000元。这批善款将全部用于北京中国关爱之家机构内的孤残儿童医疗救助。

选择孤残儿童作为关爱基金的重点关注对象,一方面源于翟珈熠身为母亲的天性使然,另一方面则是想要更好的改变国内孤残儿童救助领域的一些状况。“有的机构为了有一个数量上的保证,可能会更加注重救助的数量,而不是质量,包括给患病的孩子做手术,只给病情轻的孩子做,因为这样的孩子容易救助,花费小,术后恢复也好,很容易成为一个成功案例,而更需要救助的重症孩子反倒被排在了后面。”

翟珈熠表示,对于关爱基金的发展方向,他们也经历了很多的思考,思索如何才能够切实帮扶到救助对象。“通过探索救助孤残儿童的发展模式,建立实施可行性的公益项目,进而汇集资源,深入研究和推广标准化的体系,帮助那些缺乏专业力量的民间孤残儿童机构,科学慈善、助人自助,最终我们希望实现的是中国孤残儿童共同受益,使他们能够回归社会这样的愿景。”这是关爱基金给自己定下的明确发展目标。

“我曾经去一个民间机构考察,那里的创始人和他太太倾情奉献了自己的爱心,非常辛苦的运营着救助有300个孤残儿童的机构,资金和教师资源都很紧张,根本没有精力开发出更好的模式。”翟珈熠特别向笔者强调了搭建中国孤残儿童救助的科学模式和专业化救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先建立一个系统化标准化的模式,这个模式会从硬件、软件、教育、医疗护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探索研究,标准化模式建立起来之后,我们会考虑择选一个试点基地来实际考察效果,考察达标后,我们就会把这套标准化模式复制推广到国内需要帮扶的民间孤残儿童救助机构。期望不论在哪里,这些本身缺失了太多关爱的孩子们能够同样享受优质的生活质量和医疗环境。”

据了解,关爱基金成立于2012年7月,是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的一级专项基金,主要关注方向是整合各类资源,资助扶持民间孤残儿童福利机构,同时与医院大学等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探索国内孤残儿童规范标准,填补该领域空白,并通过培养孤残救助社工等建立科学完善的民间孤残儿童救助模式,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全民对孤残儿童综合救助的认知。

提到2014年的工作计划,翟珈熠表示,今年要先寻找一家在儿童救助领域非常专业的机构合作,将标准化模式建立起来。

说到关爱基金,翟珈熠依然客观而且谦和,“我们现在还处于走出去的阶段,很多事情都还没有真正去做,也没有办法拿给你们看。等儿童救助领域的标准模式建立起来后,我想请你们到基地去看看,到时候再说话才能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