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各美其美”—每个公民、每个组织、机构都能自由地坚持自己认为最美的思想和行为,还能“美人之美”,欣赏他人,在这个前提下,大家合作,“美美与共”,公益就能行遍天下。

当今世界正在以超出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的速度快速演变。无论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移动互联都能让每个人与世界相连。个体与世界的关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紧密和透明。新的思想、知识、技术、做法,在难以遏制甚至神秘而不可知的力量推动下,以纷繁错乱甚至发生对决、力量相互抵消的多样态势沟壑纵横般地充分涌流出来。

时代真的大变了,不仅现在和过去有了很大差异,未来和现在可能有更大差异。尽管人们在理性支配时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不过,惯性的思维、生活和行为的习惯,乃至已固化了的利益关系链条,都拖住人们的后腿让你更愿意驻足过去的时代。

时代改变最为显性的效果并非是财富的飞速增长和一夜暴富,而是人本身和人与社会的关系被彻底改变。知识、信息和财富的全球化让历经千年酝酿、在工业时代才确立最高权威地位的组织—政府的影响力,在全球较之以往明显地衰落了,而公司(跨国公司)、个体及其自组织的自由网络,当然还有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他们的影响力不可阻挡地爆发式成长起来。有人预言,这两类主体的影响力在今天乃至未来时代此消彼长的变化将从根本上改变世界各地社会的组织方式。

费孝通老先生在80寿辰聚会上,曾意味深长地讲了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以为恰好给当下影响力主体发生转换的新时代文明做了一个注脚。

这16字箴言的意思是:每个人、每个机构和组织都懂得欣赏和坚持自己的思想、文化和自己的创造之美,同时还要包容和欣赏他人、他组织的思想、文化和创造之美,这两种美能在一起和谐并存,就会走向天下大同。天下大同从来是中国人追求自己理想的最高境界。在中国的话语体系里,“天下”的意涵并非指一个区域、一个国家,而是包含自然生态在内的全球社会和广袤宇宙。而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这样解释“大同”:“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曾终其一生奔走呼号:“天下为公”。“公”谓之公益,即公共利益,天下为公,就是要实现全球社会的和平、平等、公平、正义,这就是人类大同。而只有“各美其美”—每个公民、每个组织、机构都能自由地坚持自己认为最美的思想和行为,还能“美人之美”,欣赏他人,在这个前提下,大家合作,“美美与共”,公益就能行遍天下。

上个月20日芦山地震一周年之际,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慈善公益行遍天下的进步轨迹。据基金会中心网信息披露,中国基金会在震后72小时设立的4·20救灾行动自律联盟组织是一年来表现最好的。共组联盟的42家基金会仅占参与抗震救灾基金会总量的19%,而募集款物占总量的76%,支出额占总量的72%。较之6年前的汶川抗震,中国的基金会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上迈出了真实的步伐。

杨团(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