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4号,王万宝上班路上,看到一群穿橘色围裙的人在地铁口奉粥,他走上去接过一杯粥,在他的印象里,他是该说谢谢的那个人,可奉粥的志愿者不仅面带微笑,还三十度鞠躬,恭敬地把粥递到他手里,对他大声说:“早上好,祝您一天好心情!”


他这一天的心情真的很好,眼前总是浮现出早上接粥的场面,“我也要加入他们”,王万宝的心里萌发了一个念头。就这样,他成了一名奉粥志愿者,宽松的氛围、温暖的团队、彼此关爱的志愿者,这让王万宝有了家的感觉。


他是一名东北人,北漂十五年了,虽然也时不时参加老乡聚会,可是彼此间总觉得隔着什么。在心栈,他觉得非常放松,可以卸掉一切面具,展现最真实的自己。


他迷上了心栈、迷上了奉粥,有一段时间竟然连续三十多个早上早早去熬粥。第二年,他成了周二团队负责人。可没多久,他的工作调动了,新的工作地点距离朝外心栈很远,交通也不方便,这可咋办?他思前想后,觉得自己绝不能撂挑子,于是他每周二早晨三点钟起床,倒几个小时的公交车、地铁去朝外心栈奉粥。一咬牙他坚持了一年,五十二个礼拜,他有四十六、七个周二都坚持到场。

可是,这期间也发生过一件事情,差点儿让他退却。


有一天早上他们正在为路人奉粥,路上开过来一辆大巴,从车上下来一群人,看样子是一个旅行团。这帮人呼啦一下围过来,把志愿者手里的、盘里的粥都抢走了。


志愿者们还没反应过来咋回事,一个带着胸牌的领队模样的小伙子气呼呼地走过来,冲着奉粥的一名小姑娘发飙了:“啊,你们干嘛,准备粥不多准备点,我们还有人没喝到呢!”还差点要动手打小姑娘。


王万宝气坏了:我们是奉献爱心的,不是给你们提供早点的,我们规定一人只能领一杯,你们倒好,连吃带拿,两百杯粥都被你们抢没了,杯勺也抢走了许多,还想打人,还有没有王法!


他恨不得冲上去抽那人两个大嘴巴子,有志愿者拦住了他,仁爱规定不能发生争执,大家不欢而散。在熬粥点做完后勤后,王万宝又回到奉粥点,因为每天奉粥后都要做环保,尽量不给环卫工人增加负担,他不放心那帮人。还真让他猜对了,现场狼藉一片,纸杯、卫生纸、塑料袋扔了一地,还有喝了半杯的粥也扔在马路边上......


他痛心极了,这忒没意义了,遇到这样的人还做什么慈善?他默默地把现场垃圾处理好,心里想这是最后一次参加奉粥了,从明天开始就再也不来了。

有几个大妈看到默默收拾的王万宝,忍不住说:“哎呀,太不好意思了,瞅瞅我们这帮人,吃着喝着还弄的哪都是,帮你捡捡吧。”王万宝闷声说:“不用了”。


回到单位他仍然愤愤不平,对慈善的意义和长久的坚持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整理工作材料时,他的脑袋里突然间冒出一句话:“自我的成长唯有全心全意服务他人才能得到实现。”


这是仁爱理念的一句话,无意中就在脑海里蹦了出来,他蹭地站起来,同事被他吓了一跳,“你干啥呢?”


他说“我好像明白了”,同事有些奇怪,“你明白啥了?”


王万宝笑笑,“没什么。”


那一刻,王万宝意识到外境就是一面镜子,那个和志愿发飙的导游多像曾经的自己啊!没参加公益慈善前自己不也这样吗?自以为是、点火就着,还常常觉得自己特有理,有时候自己比那导游还邪乎呢。


他后来又想,那个导游可能想错了,以为我们是专门给旅游团提供早点的,所以他误会了。他这么想也正常,自己第一次接粥时也不相信这是免费的早餐,谁做公益态度还那么好!没走进公益前,自己相信的也是“无利不起早”,这么看,那个导游的行为也就合理了。


想明白这些,王万宝的心里又亮堂起来,他不禁感慨:文字的力量真的很强大,每天奉粥前大家诵读志愿者激励语和仁爱理念,不知不觉中这些话就走进了内心深处,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信念和处事方式,在关键时刻简单几个字就把自己的心点亮了,驱散了心中的烦恼和阴霾。


第二天,王万宝又开开心心地去奉粥了,这一次,他的内心更加坚定了!后来他参与了仁爱的许多项目,大家亲切地叫他“宝哥”。

不知不觉,宝哥在仁爱做志愿者已经六年了,他的生命中也发生了许多事情,促使他不断成长,宝哥的故事我们以后慢慢讲。


山泉︱撰稿

知行合一︱校审

隆群︱美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