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通州土桥地铁站出行的人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个画面:地铁站旁,一群橘色身影,穿行在人群中,奉送爱心粥。其中一个身影,让人印象深刻:风雨无阻,步履矫健,却满头银发。

她就是罗素梅奶奶,现年82岁,于2014年9月1日加入通州大运河心栈。自此扎根于此,成为该心栈年龄最大的志愿者,也成为最特别的存在。

她曾走过全国的很多地方,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对生活依旧保持着最初的热忱。20多年倾力参与公益事业,5年前成为仁爱志愿者的一员,从此结下不解之缘。

20年,82岁

“世间最简单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82岁高龄的罗奶奶,正在用行动践行着这句真理。

在慈善这条路上,她行走了20多年!“她到处做义工,经常关怀别的老人,到养老院陪人家聊天,甚至是照顾比她年纪还小、行动不便的老人家。”同在大运河心栈的马晓飞介绍说。

“公益”、“慈善”是罗奶奶晚年生活的关键词,也让她就此与“仁爱”结缘。

时至今日,她还能清晰地回忆起当初加入大运河心栈的场景。

5年前,罗奶奶刚搬到通州不久,接到一个邀约参观冬虫夏草的电话,却在集合时被人放了“鸽子”,只好回家。“过马路时看到一个人捧着一杯粥说,‘请喝一杯爱心粥,欢迎你也来做志愿者!’哎哟,我说这可好啊!”罗奶奶边回忆边做出奉粥的姿势。

就这样,这杯爱心粥,温暖了一颗心,也留下了一个人。

第二天,罗奶奶正式加入大运河心栈,成为志愿者。“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每天做公交车到心栈那里,天天坚持,真的是了不得,满头银发,特别有感召力。”马晓飞感慨道。

“我把这当成自己的家!”

5年间的相伴相守,罗奶奶把心栈里的志愿者都当成了自己的儿女,对心栈的慈善奉粥活动,更是场场不落。“越是下大雨下大雪的时候,我越得来。”

她对奉粥公益满怀责任感,雷打不动,风雨无阻。“自从到了这儿以后,我天天盛粥,有一天两桶粥,都我一个人盛的。完了以后把桶刮得特别干净,一粒米都不剩。”言语间,满是骄傲与自豪。

在罗奶奶的心目中,心栈就是她的家,“把这当成自己的家”,而志愿者同事就是她的“家人”。有时,人们会调侃“你不上你闺女那看看去啊?”

这份难得的情谊,展露在各种细枝末节上。好不容易挖到的野菜,罗奶奶会带回心栈煮给“家人”吃;从别处搜罗的粽叶,也会带回心栈用起来。

提到心栈的志愿者,她就乐得不行,给男孩取绰号“大姑娘、二姑娘、三姑娘”,“他们三人都那么高,而且说话都特柔和,男孩子像那样很少,特别可爱,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她一边笑着一边比划。

心栈,留下了她的关心,她的欢笑,她的老年生活。马晓飞说:“很多像罗奶奶这样的老人,把心栈当成自己的家,用这种方式去养老,去丰富老年生活。”

奶奶和心栈家人

慈善的延续

乐观、幽默,是与罗奶奶交流过程中最直接的体会。

她会调侃自己年少白发,也会调侃说现在的自己看着更年轻了。

她感恩现在的生活,说在心栈变得更快乐了。

她也珍惜现在的生活,日复一日地坚持公益事业,让她成为了心栈的主力军,吸引着更多的人加入这个大家庭,也感动着人们为公益慈善事业做出贡献。


“记得有次奉粥时,有个人骑车送孩子路过,回来就问我,你们这干嘛呢?我就跟他说,我们是爱心粥,早晨有些上班的年轻人在家里没法儿做饭,吃不上早点,在这儿喝点热乎乎的粥挺好的,还有做环保的人什么的,结果他说哎哟这么好,等我有空我也来,然后就掏出100块钱捐了。”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美好的“种子”一经撒下,

遇到合适的土壤,便能开出希望的“花朵”。

每一次善行,也会在不经意间,

将善念植入他人的心底,

在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地方,

延续着这次善举。


梅子 | 撰稿

知行合一| 校对

芳花影 | 美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