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上海的街头发现,经常有环卫阿姨对路人发出这样的对话:“你是什么垃圾?”

路人不仅不生气,还会恭敬认真地回答阿姨……

别误会,这是上海施行垃圾分类之后的正常现象!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71日施行至今已近2个月,市民们从一开始的生疏到如今的熟练分类,无形之中帮助自己的城市变得整洁、环保。

仁爱环保上海站在环保活动中同步了这部分内容。上海站有一位志愿者“金子”(化名)坚持在自己的小区做垃圾分类义务劳动,跟垃圾箱“亲密接触”了两个月之后,她可是真的收获了很多“真金白银”!

金子的爱人在小区小门口看到一张告示,是垃圾分类志愿者的招募,就对她说:“你都到外面去做志愿者,我们小区做志愿者你怎么不去啊?”于是金子报名了,成了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每天在垃圾桶旁边站岗四小时!

(垃圾分类志愿者)

 

心理建设可不是那么好做的。

第一次去的时候,金子觉得十分难为情,因为来来往往的都是自己的邻居。这不,女邻居A把她的垃圾袋“啪”随手一甩,头也不回地就和爱人一起走了;另一位邻居是一位老大爷,出了名的“老顽固”,也是拿着完全没分类的垃圾就扔了,金子小心翼翼地说“您应该分类哦”,大爷直接一句:“你是领导啊?!”噎得人哑口无言;又一位邻居来倒垃圾,分类倒是分得蛮好的,只不过带着异样的眼光看着金子说:“你在这里帮忙啊?”

“如果真的介意这些,那做志愿者有什么意义呢?我是为了小区的整洁、市容的提升、所有上海市民能过得越来越舒适,所以其他的都无所谓了!”金子这样想着,心越来越宽——邻居不分类?没关系,我来!邻居有情绪?没关系,正常!

金子和其他垃圾分类志愿者一起,戴上手套,把垃圾袋里的东西一样一样地捡出来,一样一样地分辨清楚,再逐件放入对应的垃圾桶。渐渐地,她也不难为情了,有时候看到邻居走过来,她还会热情洋溢地打招呼:“来啦?垃圾要分好类哟。”邻居们看到她如此大方,也会留下来陪她聊两句,关心她累不累、苦不苦,更重要的是,邻居们拿下来的垃圾,越来越有条理,都是仔细分类好的,大大减轻了金子她们的工作量,这是所有邻居用行动做出的关怀。

哦,你们问那位老大爷啊?他现在下楼倒垃圾的时候还是一脸严肃、不苟言笑,袋子一扔就走,只不过,他的袋子都是分门别类分好的垃圾。

改变了金子的,还有另外一件事。她有一天看到环卫工人在投放点看着杂乱的垃圾袋,叹了一口气,把头深深地伏到垃圾桶里开始掏,环卫师傅的手也没带手套,就这样一点点地分着类。当时正是伏天,垃圾发酵的味道浓重,垃圾堆旁蚊虫肆虐,可是环卫师傅顾不得这些,就这样徒手工作着。通过聊天,金子才知道,自从垃圾分类实施以来,环卫工人的工作量加大了不少,如果经过他们交出去的垃圾分类不合格,环卫站是要退回来的。市民们不愿意着手的所有分类工作,全都落在了环卫师傅们身上。

夏天,刚好是上海人喜欢的“大闸蟹季”,厨余垃圾里面有很多吃海鲜剩下的东西,再加上天热,真的是臭不可闻。有一天,金子做完垃圾分类回家以后,一直到晚上,还感到有一股臭气在鼻子里,睡觉都不踏实。

如果志愿者的感觉尚且如此,那么环卫工人只可能是更多倍的辛苦!为了给环卫工人们减轻一点压力,金子她们干活的时候,更卖力了。

在小区做志愿者一个多月了,金子越来越适应,跟邻居们也越来越熟络。有一次邻居倒完垃圾,笑嘻嘻地跟她开玩笑:

“您这么辛苦,一个月拿多少工资啊?”

“等您给我发奖金吧!”金子说。

是啊,没有工资,但志愿者们有一颗为大众服务的心,不是比任何“真金白银”都珍贵吗?

环保的意义也如此。

 

有人奉献,就有人改变。

一人改变,就有百人看见。

百人改变,大环境就会提升。

 

环保,整洁的不止是街道,还有我们那颗对生活热爱的心。

 

lifeixia | 撰稿

王典 | 编辑

知行合一| 校对

球球  | 美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