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6:30,雯雯煎鸡蛋、热牛奶、夹烧饼,让乐乐吃好早饭,出门送孩子去学校,一路欢声笑语……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娴熟。

也许你觉得这是一个家庭的日常,其实,这个妈妈是“临时妈妈”。

乐乐的爸爸妈妈今天有事,早晨很早就要出门,提前给了雯雯钥匙,让她帮忙照看和接送孩子。

乐乐的妈妈和雯雯都是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的志愿者,在一起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从相识到信任,生活中也成了闺蜜。

这样的故事在仁爱志愿者中很多。

志愿者们很多都是新北京人,亲友不在身边,常常一起做公益活动的志愿者渐渐就变成了兄弟姐妹,很多事情都是靠大家相互帮衬,孩子们也结成了亲密的小伙伴,形成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大家庭,一起学习、一起出游,一起成长。


患阿尔兹海默症的父亲走失

2017年7月31日,四和仁爱志愿者群发布消息:志愿者某某的父亲于今日上午在武夷花园附近走失,年龄65岁,患阿尔兹海默症,走失时身穿白色背心,浅驼短裤,有见到者请联系某某135********。

得知消息,寻人启事瞬间在朋友圈大量转发,很快有60多名仁爱志愿者自发来到武夷花园小区附近,帮忙寻找老人。报警、查小区监控、查公路监控、打印寻人启事、联系仁爱救援队、联系媒体刊登寻人启事、安顿家中老人孩子、向四周地毯式寻人……大家各负其责,忙而不乱

晚上11点,大家集结汇报情况、分配第二天任务。就在这时,电话响了。

“您好!我是某某。”

“啊!爸爸找到了,谢谢您,谢谢您!”

“找到啦,找到啦!”大家抱在一起,又跳又笑,早已忘记了没吃晚饭的事情,一天的疲惫不堪也不见了踪影。

原来,老人走了一天,走到了燕郊某小区,被热心居民发现后送到公安局。接案民警恰巧在警务群里看到同事转发的“头条寻人”,就第一时间联系上了家属。

事发后派出所的相关报道

是巧合还是幸运?

这个“幸运”的背后,是大量志愿者的真诚和关注、努力和付出,不是吗?

 

妈妈生病了

一次,志愿者莹莹的妈妈生病了。莹莹的先生不在家,她一人要照顾家中4个老人、2个孩子,本就忙得不可开交,妈妈一生病,就更吃力了。

了解到情况的志愿者们很快组建了一个孝亲群,住得近的志愿者全加入进来了。大家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情况自觉分工:有的联系医院,有的去医院陪护,有的做饭送饭,有的人去她家里打扫卫生,有的担任司机,有的辅导孩子功课……群里常见的对话是这样的:

满满的爱,暖到心尖。

志愿者艳玲总说,“我也不会说话,也帮不上什么忙,我就擅长做家务。”于是,她就每天早晨到莹莹家里擦桌子、拖地、收拾厨房,这一做就是2个月。

志愿者原源每天都与学校老师沟通,督促辅导孩子完成各科作业、朗读、制作卡片、完成科学实验……一个月里风雨无阻。过了很久,老师联系不上妈妈时还会把通知发给原源。 


这就是仁爱家人,仁爱大家庭。

我们一起走过繁花似锦、走过泥泞沼泽,然后心澈如泉、心朗如天。

彼此关爱、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部分图来自pixabay | 图片

宋媛媛 | 撰稿

淡淡烟 | 编辑

  知行合一| 校对

芳花影  | 美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