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5点,83岁的赵奶奶就悄悄起身,蹑手蹑脚到厨房和面、蒸窝头,炒菜……一连串的动作下来,竟丝毫没有打扰睡梦中的孩子。

赵奶奶做的窝头有着“独家配方”,格外香甜可口,总在第一时间被抢光。

赵奶奶是开早餐店的吗?为什么这么大年纪还不“退休”呢?

猜错啦!

赵奶奶不是做早餐去卖,而是为奉送爱心粥的志愿者做早餐。

这顿“免费的早餐”,她一做就是5年多。

家里人担心她的身体,让她不要做了,她还不答应。

赵奶奶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故事要从她女儿说起。

赵奶奶的女儿布慧玲是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的骨干志愿者,承担“四和仁爱”社区服务项目多年。她组织睦邻节、张罗社区跳蚤市场,带领志愿者们编排孝亲话剧……

在多年承担中,布慧玲渐渐把全家都带进了“慈善圈”。

大家的奶奶

赵奶奶最开始准备早饭,是在2014年初。

看着女儿每天早起去“仁爱心栈”奉粥,赵奶奶心疼女儿,为女儿准备早饭。

后来,赵奶奶知道有很多志愿者一大早去奉粥,就开始为大家做早饭。窝头、烙饼、包子、炒菜……越做越多,赵奶奶与志愿者们的心也贴得越来越近。

志愿者们都成了赵奶奶的孩子,每个孩子回来都会抱抱奶奶,帮奶奶干这干那,想吃什么直接告诉奶奶。

赵奶奶最喜欢叫孩子们回家吃饭:“明天来我家吃饭,我给你们包酸菜馅饺子!”每个微信消息都能招来一群孩子,赵奶奶每次都做好了美味的饭菜等着大家。

志愿者们都说,吃一顿奶奶包的饺子,和奶奶坐一坐、唠唠家常,是莫大的幸福和温暖。

志愿者们在布慧玲家中相聚

 

心栈的“大数据”先生

 

布慧玲的先生廖伟才,最开始不太支持妻子做慈善事业,因为觉得承担花了她太多时间和精力。

大运河心栈成立时正值春节期间,布慧玲每天都去熬粥,早晨4点多就出门,廖伟才不放心,就陪她一起去。

这一陪就没有间断过,只要妻子去熬粥,廖伟才就会一起参与,从此熬粥、奉粥有了“布廖”组合。

慢慢地,廖伟才被志愿者们的付出感动,开始理解妻子的选择。

转心之后,他越做越多,越做越勇。2017年,廖伟才承担了大运河心栈栈长。赵奶奶和布慧玲尽心照顾家庭,全力支持他承担。

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廖伟才全心扑在心栈管理上,事无巨细,常常熬夜到凌晨。

廖伟才是一位专业人力资源管理顾问。他结合自己的职业特长,专门设计了“大运河心栈数据表”。

他带领志愿者将大运河心栈自2014年成立以来的奉粥杯数、奉粥人次数、新增志愿者数、爱心捐赠等数据全部整理出来。

志愿者工时统计是一个难点,廖伟才根据流程,将熬粥、奉粥、后勤、文宣等岗位分别赋予2、1、1、1.5工时,他说:“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志愿者的付出。”

承担数据量化,让每位志愿者的承担得到认可和尊重,让心栈的每一个步伐有迹可循,也让团队更团结奋发。

2018年,大运河心栈四周年庆典时,熬粥大侠、奉粥先锋等一系列奖项的颁发全部源自“大数据”,志愿者们人人叹服,个个欢喜。这一先进办法还引得多家心栈前来学习取经。

 

 

翩翩“慈二代”

 

布慧玲的儿子廖振凯是伴随着仁爱慈善一起长大的。

从8岁起,他就跟着父母一起去熬粥、奉粥。那时心栈刚刚成立,幼小的凯凯知道叔叔阿姨们很辛苦,把自己压岁钱的一半捐到了心栈。

10岁时,他在《孝德》小话剧中承担主角。演出结束后,他对妈妈说:

“妈妈,孝道的四个层次是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慧,养父母之志。我现在还做不到孝养父母,我还挣不来钱,孝道更高的层面你们都在做了,也用不到我,但我可以做到好好学习,让你们不操心,让你们精神愉悦。”

如今14岁的凯凯已经成长为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翩翩少年,品学兼优、乐于参与慈善,仁爱慈善的环保、跳蚤市场、故事会、联欢会上都能见到他的身影。

 

布慧玲全家参与慈善的事迹被社区所知。2018年,通州区永顺镇为他们颁发了“最美家庭”之“志愿型家庭”荣誉证书。

布慧玲的家,是幸福的小家庭,更是温暖的仁爱大家庭。

 

 



宋媛媛 | 撰稿

淡淡烟 | 编辑

知行合一 | 校对

月一瓢 | 美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