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小强,他如邻家的阳光大男孩般爱笑、爱说、讨人喜欢,根本想象不到在他人生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那么多艰难的选择。

 

  本是四口之家,父母和他兄弟俩。在小强小学时,父亲得了脑血栓,瘫痪在床,母亲一边照顾生病的丈夫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一边还要操持几亩地,保证几口人有饭吃。父亲生病期间,家里向周围的亲戚朋友借了不少钱治病,但依旧没能挽留住父亲的生命,母亲也因过度劳累,落下一身的病痛。失去劳动力后,母亲想让孩子们辍学减轻家中负担,兄弟俩在学校成绩都非常好,老师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多次家访才得以继续读书。然而祸不单行,哥哥因意外出了车祸,家庭又一次遭遇重创,积劳成疾的母亲、车祸尚未痊愈的哥哥和刚升初中的他。为了生存,哥哥辍学带着伤开始了打工生涯,未满十八岁的哥哥像个男人一样,承担起养家的责任,由于年龄小又没有技术和学历,挣到的微薄工资用来给母亲看病和家庭日常开销后,所剩无几。

 

  生活的艰难让小强过早的成熟,每天放学一回到家他就开始帮家里干活,还有照顾妈妈。承担家务的同时,小强也没有耽误学习,他在学习上非常刻苦,成绩名列前茅。他知道母亲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时,脸上会露出那久违的笑容,哥哥会拍着他的肩膀不断地鼓励他,他明白他的学习成绩是唯一能够带给家人快乐的事情。

 

  小强的家庭状况,早被政府列为重点扶贫对象。每年政府都会派人去他家送食品、送钱,得到帮助的小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他会非常配合地与来访者聊聊自己的学习情况,说说家里的生活困难,然后再微笑地跟来访者合影留念。不同的人、不同的机构如走马观花般的看访,虽然给小强家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却独独没有走进他的内心。

  初识仁爱助学志愿者,小强习惯性的把自己放到被资助人的角度,程序性的过程并未给他留下太多的印象。然而当他看到同一个志愿者第二次来到他家,亲切地询问他学习生活情况,还单独跟他聊天说话,小强的内心起了涟漪,听着志愿者的话,他似乎明白了自己内心苦闷的缘由,了解到世界还有很多他以前没有听到过的美好事情。他渴望与志愿者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他想让志愿者告诉自己未来的方向和现在为什么会有苦恼的原因。

 

  每当他意识到自己心里有苦恼的时候,仁爱志愿者都会通过电话、短信甚至到家里去开解和帮助他。他内心不再感觉孤独,他渐渐明白努力自强美好生活就会到来的道理。

 

  然而现实有时候总是不尽人意,母亲身体每况愈下,小强高一时母亲完全丧失了劳动力,需要身边的人照顾。小强内心十分纠结,继续上学面临着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不仅让家里雪上加霜还要给哥哥增加更多负担,他无法接受自己已近成年却还不能为家里分担的痛。小强私下告诉老师,他不想参加高考,他想出去打工为家里分担。班主任听到这个消息后,与小强的母亲取得联系,询问情况。面对儿子的选择,母亲知道倔强的孩子可能不会听自己的话,便与仁爱志愿者吴彦军老师取得了联系。吴老师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与班主任进行了沟通,老师认为小强学习还不错,不考大学十分可惜,但是他心意已决,作为老师也不好说什么。


  吴老师跟一直帮助小强的陈谱老师说明事情发生的经过,放心不下的两位老师又开车到家中先后走访两次,与老师、妈妈及小强进行沟通和交流,希望小强不要放弃继续上学的机会,还与其他志愿者想办法解决家中存在的困难。多次的沟通,让小强逐渐放下精神包袱,开始紧张的复习,最后考上了一所河北省的二本大学。

  进入大学的小强没有忘记仁爱助学,他积极参与助学走访,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挣钱,既能保证自己的生活开销,还能负担起助学走访的费用。在走访过程中,他看到许多家庭条件比他还差的孩子们,还在努力地生活,对生活、对未来及对周围的人还保持善良、乐观的态度。他的内心一次次被碰触着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到更多的孩子,走出人生的困境,成为一个可以选择生活的人。他用自己的经历开导助学的孩子们,时常打电话、发微信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变化。小强在众多仁爱助学志愿者中做得也许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用心的那一个。

 

  几年的助学经历,给小强带来太多人生感悟,他希望自己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大三那年小强向助学部申请担任队长一职,如今他已经成为仁爱助学团队最年轻的、最具活力的队长。生活中他除了继续打工赚取生活费,学习、助学和抽时间照顾妈妈就是他全部。

 

  仁爱助学志愿者的队伍中还有很多像小强一样的志愿者,曾经生活的困境并没有打磨掉他们对生活的乐观,反而变成他们帮助他人的力量他们的精神成为仁爱助学的一股暖流,让更多的志愿者看到他们的善举得到的回应,他们的自强不息成为一股不可忽略的正能量。

 

  在此小强特别感谢在他人生成长过程中像亲人般帮助过他的吴彦军老师、陈谱老师,这两位助学走访志愿者在小强面临人生困境和抉择时,都给予了无私的帮助,让小强充满了力量,坦然从容地面对人生的种种境遇,是她们一直用行动陪伴着小强。

 

 


春蕾 | 撰稿

千里芳草 | 校对

曾婕 | 美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