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听到了仁爱生命关怀部的名字,了解到这个组织主要是对生命末期病人的关怀照顾,以“提升生命品质、呵护死亡尊严” 为目的,通过志愿者积极走入医院、养老院陪伴临终者。于是,我抱着一种好奇的心态参加了志愿服务。

 陪伴孤独,体会老至 


  2018年7月28日,一个炎热的下午,我来到北京松堂医院,开始了第一次的志愿者陪伴服务。我被分配到奶奶们的病房,当走入病房那一刻,迎来的是靠窗病床奶奶脸上的笑容,使我惴惴不安的心放下了,这份亲切让我很自然的走向她,她热情的说:“你们又来了,周末不休息还来看我们,太谢谢了!”听到这话,想是前面的志愿者们已经与老人建立了很好的感情基础,使我这后来的志愿者比较容易打开老人的心扉。


  第一次参加陪伴服务,没有经验的我更多的是倾听。虽然只是短短的1小时,但整个过程是温暖,快乐的。从老人的叙述中可以了解到,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了一辈子,就像我们的父辈,坚毅和执着。她身上散发着对生活的自信和乐观,还有从容的态度,这是我们现代的大多数人身上所没有的。能够倾听她的故事,对自己也是一种鼓励吧!


  第一次的陪伴使我陷入了思考,想了很多过去不曾考虑的事。比如:自己老了会是什么样?父母会是什么样?这次陪伴更像是让我经历了生命老去的一种体验。未来有一天,当我面对这些境况时,是否也能这么乐观和从容?自己的心理该做什么样的准备?

 

 生命与疾病的搏斗场 

 

  如果说在松堂医院的陪伴面对的是孤独与寂寞,在协和医院血液科的陪伴则让我感受到生命的重量。因为在这里的基本都是癌症患者,病房就是生命与疾病的搏斗场。踏入这里,就不自觉地感到一份紧张、一种压力。


  第一次去血液科病房陪伴时,我发现一位躺在病床上的患者,从我们进来开始,他就一直闭着眼,脸上写着不屑和拒绝,神情颓废,毫无生气。一位志愿者主动上前与他交流,得知他是白血病患者。他说自己“不吃东西”,志愿者劝解他还是要试着多吃些才有精神,他流露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表情。细致敏感的志愿者看出了他的怀疑,讲了一个老志愿者耿阿姨的故事。耿阿姨患有胃癌,整个胃被切除了五分之四,但她坚强、乐观,与胃癌抗衡了19年。


  当听到耿阿姨的故事时,这位病人的眼睛一下子睁大了,听得很认真,脸上没有了刚开始那种不屑和颓废的表情。那一刻的转变,我相信他获得了信心和希望,这让我体会到生命关怀志愿者的价值:真心去对待陪伴的患者,就能够跟他们的心灵产生共鸣,给他们支持和力量。


 我的收获 


  第一个收获是:学会了陪伴家人。尤其是对父母有了更多耐心,会带着笑去倾听他们的唠叨,做一个好听众。现在无论多忙,我几乎每天都会和父母通电话,每周还会去父母家1-2次,陪他们吃饭、听戏、逛超市。


  第二个收获是:接受了“面对生老病死的启蒙教育”。多次陪伴病患,让我对老、病、死有了一份真切的体会,多了一份坦诚和从容。


  第三个收获是:用心灵呵护心灵,体现生命的价值。虽然我们只做了一些简单的事情,陪患者聊聊天、给他们读读报,甚至有时只是握住他们的手,但是对于即将离世的人来说,这已是莫大的宽慰。


  第四个收获是:时代的使命感。我渐渐认识到,做生命关怀的志愿者,不仅是做善事帮助他人,同时也是为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尽一份力量,普及健康快乐的老年生活方式,让人们学会面对死亡。

  愿更多人加入仁爱生命关怀部,陪伴被重病折磨的人们,听他们倾诉,给他们抚慰,握住他们的双手,给无助的心灵注入勇气与力量让每一个生命有质量地活着、有尊严地谢幕。


  感谢志愿者团队的前辈们,感谢“仁爱”给我们打造了一个这么好的善行平台!



张雪梅| 撰稿

淡淡烟| 编辑

 知行合一| 校对

  于凡容| 美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