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叫做“失独家庭”,指的是家中唯一的子女不幸离世,而又失去再生育能力的家庭。失独家庭中的老人被称为“失独老人”。据统计,目前中国的失独家庭已超百万,并且还在不断增长。在我国传统养育观念下,失去了独生子女的老人,不仅面对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剧烈悲痛,还产生了巨大的精神空洞。除此之外,他们还要面对社交障碍、养老困境等一系列问题。

 

暖心续航,社会关爱


  2013年底,华北电力大学社工专业的石兵营教授在河北保定创立了“保定市恒爱家园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恒爱家园”),发起“暖心续航”项目,以莲池区大纪家社区为基地,致力于服务以失独家庭为主体的困境老人。目前保定市已有290户失独家庭在恒爱家园建档,接受他们提供的服务和帮助。

  为了发动更多社会资源参与进来,恒爱家园提倡“三社联动”,即政府主体购买、社工主体实施、社区与社会组织协同帮扶失独老人。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作为恒爱家园的战略合作伙伴,五年来组织志愿者走近失独老人,尽力为他们带去精神慰藉与生活照顾。

 

  失独老人最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过节”,家家户户都团圆的良辰佳节,对于他们来说却犹如“过劫”,曾经最盼望的时刻,现在却最难面对。


  他们也很难走入人群,因为原来的朋友、同事见面后,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孩子,他们在人群中感到很不自在,总会提醒自己是失去孩子的人,和别人不一样。


  针对失独老人封闭、敏感、脆弱、不愿与外人接触的心理特点,志愿者们想到了组织失独老人一起搞活动。一则面对与自己有同样经历的人,彼此容易放下隔阂、打开心扉;二则利用节假日把老人们组织在一起,可以减少他们的孤独与空虚。


  于是,每个节假日,志愿者都要搞活动,把老人们聚到一起,包粽子、饺子,出去郊游……刚开始,来参加活动的老人不多,大家一碰面都一起流泪;渐渐地,老人们开始期盼这样的活动了,经过口口相传,来参加活动的老人多了,参加的次数多了,大家慢慢熟悉起来,对志愿者有了更多的信任,老人们的笑脸也多了。


令人心酸的故事


  此外,恒爱家园的社工还会时常给老人打电话,不定期入户走访,在这里建档的每一户老人的情况社工们基本都心里有数。有时走访的人手不够,他们就会请仁爱基金会的志愿者来支援。


  真正走入失独家庭,志愿者更加感受到他们生活的不易。

  有一位阿姨,失去唯一的孩子后又跟丈夫离婚,独自一人生活。当志愿者走入她家中时,看见床上的被褥上印着一个深深的靠背形状,其余地方则整整齐齐。床对面的电视机没有被打开的迹象,厨房也没有开火的痕迹。经过交流,了解到阿姨只是每天中午出一趟门买包子,除此之外不跟任何人交流。可以想象阿姨是如何生活的:她除了吃东西、喝水,几乎每天都躺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发呆。当志愿者介入时,阿姨已经出现了沟通交流障碍,语言表述不清,也听不明白别人的话。后来,在志愿者的持续陪伴下,老人渐渐好起来了。


  有一对老人,叔叔每天晚上将阿姨哄睡后,自己独自到大街上,走到凌晨三四点钟再回家,日日如此。因为他没有办法面对熟悉的家、面对失去孩子的现实。志愿者去走访时,明明听见屋里有动静,但一敲门就安静了,不管怎么敲,他们也不会来开门。


  还有一位独居的阿姨,一天夜里10点在家中不慎摔断了腿。阿姨赶快给恒爱家园的热线打电话,等到社工们赶到时,阿姨从地上艰难地爬到门口去开门。不敢相信,如果没有这个热线,没有这些志愿者的帮助,后果会是如何。(未完待续)


淡淡烟 | 撰稿

 千里芳草 | 校

芳花影  | 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