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4 文:任蕾 仁爱慈善

  仁爱慈善,人人享有慈善,仁爱触手可及

时间:2018年3月1日
地点: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安宁疗护病房
志愿者:宛霞,许万祥,韩宁,任蕾,赵大地
这是过完春节的第一次陪伴,有一段时间没有见到老朋友们了,心里很期待。开车在路上时我练习着微笑,默默地祈求能把欢喜带给身边的人。

见到一段时间没见的宛老师,来一个大大的拥抱,顿时心里暖暖的。今天我们的志愿者增加了一位新人——赵老师,年仅二十六岁的颜值很高的帅小伙儿,歌还唱得很好。真是特别欣喜能有这样多年轻的志愿者们加入我们的行列,他们能给病人带来不一样的活力。陪护前宣导的内容越来越多了,随着陪伴时间越来越长,大家也慢慢总结出越来越细致的注意事项。这些行为规范体现出大家的用心。
今天我们组被分配去看望钻石婚爷爷,平时他不善言辞,今天不知道为什么,爷爷跟我聊的特别开心,可能爷爷感受到了我希望带给他欢喜的愿望。
爷爷告诉我他五十年代初就从无锡到天津读书,是国家培养了他。五十年代他分配到石景山电厂时,这边还是偏僻的乡下。他去接三位分到厂里的同事,他们搭公交车只能到离厂子还有很远距离的站点。三位同事拿着行李在车站等他,他下车后步行去厂里赶着马车过来拉行李。
那时候都是土路,很多路公交不通,都是靠走的。我傻傻的问,爷爷您为什么不骑自行车?爷爷笑了,那会儿哪有自行车啊,八十年代买自行车还要凭票的。
同一组的韩老师去关怀爷爷的老伴,我们配合特别默契。钻石婚爷爷的子女特别孝顺,儿子专门从深圳赶过来,我们每次过去时女儿都在病房,相伴六十多年的老伴更是长期住在病房里精心照顾,跟前几次相比,爷爷的声音越来越有底气,真是一个和谐有爱的家庭。虽然爷爷还谈兴很浓,但担心他太累,我还是适时打断了他,让他多休息。

今天我们增加了两位新病人,一位是三十岁的脑瘤患者。进去前当听护士介绍他的父亲在病房时,我的眼前浮现的是一幅愁云惨淡的场景。这么年轻的病人,父母该如何面对?没想到患者的父亲非常的乐观、健谈,一下子扫去了我的担忧。
患者躺在床上昏睡,头颅被肿瘤压迫的有些变形,后来得知他脑子里已经长满了瘤子。但看得出来身材高大,是个很帅的小伙子,他已经丧失了语言功能,只能通过眼睛来交流。饭食也是流食,没有吞咽功能,用管子打进去。父亲很想让儿子跟我们“聊聊天”,其实不是真正意义的聊天,只是听我们说说话。父亲揉揉儿子的耳朵想让他醒过来,但他睁一下眼睛就又闭上了。
患者的父亲告诉我们,儿子2013年26岁时就发现了胶质瘤,在天坛医院做了手术,但只好了一段时间又再次复发,不停的放化疗。父亲还从包里取出了儿子被切除的脑盖骨给我们看。攀谈中得知,儿子特别热爱生活,生病之前在泰国教汉语,英语特别好,在泰国考上了当地最好的大学——朱拉隆宫大学。他经常带着父母到世界各地旅游,自己做攻略,回来做相册。父亲自豪的拿出了儿子做的两本相册,是去希腊和英国两个国家时拍的。美丽的景色,幸福的一家三口,彼时高大帅气的患者。
通过父亲的讲述,我们同样看到了儿子的坚强乐观。患了脑瘤做完手术后,只要身体允许,他仍然会带着父母去旅行,还为此专门找了旅行社的工作。在他认为可能有限的时间里,继续着他热爱的生活方式。最后一次他已经订好了所有的行程,但再一次病倒,父亲只好拿着他的手机一点点修改行程。
在我们已经结束了所有的陪伴,正在进行总结时,护士找到了我们,说帅小伙儿醒了,父亲希望我们能再回去和他聊一聊。他躺在床上,睁着大大的眼睛,眼睛很清澈,黑白分明。我和韩宁老师坐在了床旁边的椅子上。我轻轻地跟他介绍了我们,告诉他我们知道了他的很多故事,我们很佩服他,让他加油……
他目不转睛的看着我,我确信他听得懂我所说的,那个时候我觉得他的眼睛好熟悉,好像不是第一次见到,而是久别重逢。他的身体虽然挪动很艰难,还是抬起手想拿头边的小抱枕,我不知道那个抱枕对他意味着什么,帮他拿到手里,他有些激动似的,手紧紧抓着抱枕,继续认真的睁着大眼睛,听我们说话。
这真是我有生以来进行的最特别的一次谈话,这是语言与眼神的交流,这是心与心的对话。。
今天关怀的第二位新病人是一位很有风度的爷爷。我们敲门进去时,他正坐在椅子上输液。看到我们进去时,他竟然挣扎着要站起来。我们赶紧请他坐回去。爷爷是云南人,带着浓浓的乡音。爷爷说话的声音很温和,慢慢给我们讲着他的故事。他告诉我们他年轻时给国家领导人当过警卫,后来一直在大学做管理。“爷爷多大年龄啦?”“82岁”。爷爷回答。“他88岁。”坐在一边的女儿回答。爷爷固执的说自己82岁。也许他并不需要记住自己的年龄,他只想记住那些让他回忆起来感觉快乐和光荣的过往,并分享给我们听。

总结时,许老师说,不是我们在陪伴病人,而是病人在陪伴我们。每一次都很期待,每一次回去心里都暖暖的,好几天,好像充满了电。我们每个人也从感念别人的恩德中给自己前行的动力。
安宁疗护病房,这里有衰老、疾病、死亡,在每一次的陪伴中,我们用心体会着这些看似不寻常的生离死别背后的片刻宁静,及在这条缓缓流动的宁静中,点滴的温暖和爱。